后期资源网|非编软件网|杉宫竹苑|非编插件|高清视频素材|音频素材|非编软件汉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后期非编系统发布及其详细简介后期非编系统VIP专享下载区影视后期非编模版免费下载区网站注册及其办理VIP业务说明
查看: 1020|回复: 1

摄像机及其操作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2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 g! F, t, I) Q. B
4 t. e3 G+ ~9 h9 E# ~, B  O4 e

. R4 I) b1 i9 q" n      摄像机是电视制作系统中最重要的前端设备,也是编制电视节目的首要工具。在把剧作者的电视文学剧本经由电视导演的构思转变为电视作品时,摄像是第一步。摄像机类别和性能的高下,以及摄像人员对摄像机的操作水平,都可能对电视节目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有一部好的剧本和精干的队伍,但没有好的摄像机,或者有了好的摄像机而摄像人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都难以制作出好的电视节目的。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摄像机的性能、原理,并运用好摄像机。
# e- F; k! K* k# u* ^
, ]5 X5 p! F1 J% D7 u4 F

8 G! G' T' N4 O4 G5 x5 k! Q
. M5 O4 [. {* k8 b( B0 r+ T* k7 B
2.1.1 摄像机的组成部件
2.1.2 摄像机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

9 h: O2 F" b! |& R
 
2.1.1 摄像机的组成部件
      电视摄像机的电子系统复杂,生产厂商众多,从而其型号和外观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怎样的摄像机,其基本构成都是相似的。
( P  m7 Q  g9 T* F1. 一般摄像机的外观组成  J) o, u/ T, P( C- o" O5 W
) z) P8 c! k% ~6 H: R3 _& b4 K2 Z2 ?
图 2-1 DV
图 2-2 专业级摄像机
图2-3 广播级摄像机
     其中,图2-1是目前常见的DV级别的数字式摄像机,图2-2是外景新闻类数字摄像机,图2-3是演播室内的专用摄像机,又称其为座机。
# J, L6 B5 s+ r
# b7 u, L1 [2 m7 o2. 一般摄像机的构成系统
* t: C. N0 g2 W% ~( k    摄像机的结构系统包括光学镜头、光源调整、光电转换、信号调整、话筒、录像、机身上的其他转换、调整、选择按钮、电源、信号输出接口等。 (图2-4)

) e8 u; y3 Q. S- E2 @) G图2-4 摄像机的结构系统

' ?' F# y5 x: p9 [8 U6 Z$ B7 Y
0 X* O! G1 v# e1 d5 n
/ T( X: B: t/ `, `( ?
    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摄像机,它们都以同样的原理工作:景物的反射光经由光学镜头收集、汇聚,经过滤色处理后到达光电转换器件,在转变为电子流形式的图像信号——视频信号之后,再经过放大、校正、分配、转换,就可以信号流形式被记录或输出。
返上
% I' a5 T( ]& {9 |
9 T; K+ n. F$ x( m
2.1.2 摄像机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
      构成摄像机的电子系统(信号接收和处理部分)、机械系统(录像机部分)、信号控制与变换系统是十分复杂的。这里仅介绍与摄像操作相关的构件及其基本原理,它们是摄像镜头系统及其功能原理、摄像机主体部分的主要构成与原理、寻像器、话筒、电源等。
# N1 u7 M# Z- D9 @! e9 i1. 摄像镜头系统(Lens System)及其功能原理( \* }* f/ ~" U* h( X7 h
    依光学原理构成的摄像器件一般有光学镜头、滤色镜片和光的分色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S/ b# l& f* S4 _, r
    从物理含义上看,光学镜头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光学镜头是摄像机拾取图像的第一和最重要的器件;滤色片则对所拾得的光像作颜色的预矫正处理;而分色系统则是将进入镜头的外来光分解为RGB 三个基色光像。. o8 a, Y) x3 |; q
    拾取景物影像的光学镜头系统也可称之为外部光学系统,有内置(藏)式与外置(露)式之分。专业级摄像机的镜头一般为外置式的----镜头是裸露在机身之外的;家用级摄像机的镜头则通常为内置式的,它的优点是安全、镜头不宜被损坏,但放大倍数比较小。' h5 Z9 b/ o6 k: K% v- h& A
    摄像机光学镜头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起着同样的作用,利用它,就可根据需要选择一定的视场范围,并获得这一视域景物被缩小的清晰的光学图像(再由摄像器件转换成视频信号)。光学镜头本身的性能对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镜头的光学性质及工作特性再作一定的了解(详见有关参考资料)。
% Z4 B5 D8 z& M& e% \3 ~2 c+ L" a(1) 镜头的光学特性* w/ k" i/ J7 M5 e- w
    为了达到一定的放大倍数并减少像差的影响,摄像机使用的镜头不是单片透镜,而是用几个由若干个镜片组组合而成的透镜组,并且具备镜头的一般光学特性:, z8 c! i5 N* d* m, s& n8 j# Q
    ①焦距 (Focal Length) 8 {, E; D4 V9 K, f+ n) C& k8 f
     ! P' P0 F) v2 L1 C
    平行的直射光线穿过透镜后在另一边的光轴上汇聚成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从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为该镜头的焦距,单位是毫米。按透镜焦距的长短,镜头有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焦距镜头之分。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在不同的拍摄场合,并获得不同的画面效果。
7 J/ q1 f3 @5 \- |+ l: S6 X0 l6 E
9 \, [. W. {; r6 i
    ②视场角 (Angular Field of View ) 5 Y4 @/ P: r8 x  u+ e, H2 x" \8 }
     & F0 W! y& t# O' J6 y1 _
      从镜头主平面中心向视线方向的两边边缘所张的角,就叫视场角。视场角是表现摄像机镜头视场大小的参数,它决定着成像的空间范围。摄像景别与视场角有关。
# ~% a- i5 o$ V) a2 ~: z& _$ O) q/ K5 u; Q) n: F# R, H

* t; w1 P$ L2 R+ e, U. N5 r    ③变焦距镜头 ( Zoom Lens )
( J; }9 x6 R% V7 N8 W* N      : |8 e, u* K2 Y* ?
      变焦距镜头是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由多组透镜组片构成(下文有述)。镜头的变焦距功能可以使摄像机不移动位置就能取得预想的视野范围。* c) ?) H( Y5 G- y. x$ X

- ~* k" c9 [8 F
, x% a) E' }/ Z8 [
    ④调焦 ( Focus )
4 Y5 O) }6 W& A/ A      
3 B2 J& X- j9 t+ [0 A7 K      调焦也称为聚焦。调整焦点的结果是,光线通过摄像机后能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从而获得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除非特别要求,否则摄像镜头的焦距必须调节清楚。
9 l! O9 A0 {- ~    摄像调焦有调整前聚焦和后聚焦之分。调前聚焦是使图象清晰,并使像平面落在受光面上。调焦环上刻有标识数字,就是指示焦点最清晰的景物距离。通常,景物距离可调范围可从1米左右到无限远。后聚焦一般通过调整镜头的后截距(后焦距)达到目的。后截距是镜头光学系统中“等效透镜”最后一个表面的顶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实际中的后聚焦调整是通过调节在变焦镜头后面专设的后聚焦微调环来改变后截距,以保证成像面“永远落在受光面上”。后聚焦调整好之后,一定要将该调节钮固定住,这样,在实际拍摄时,只需根据景物远近情况调整前聚焦,就可得到清晰的景物图像。家用摄像机没有该调节钮,但是有近摄调节钮。3 Z( C! H; g6 C( c/ e

* O3 y' l, U& Z% x; `

2 r% W/ ?! J# u    ⑤可变光阑(Iris, Aperture, Diaphragm)
7 F' |' o5 \) e8 }* z  i      5 U# F* S' K, R0 t! r/ K0 J
    可变光阑又称光圈,它的原理同照相机。9 M. n0 l2 T) y: V2 b2 t
/ I; Y, `: B& E8 E( m
$ H6 i, d! T. }1 ^. N
    ⑥景深(Depth of Field)
. C- |/ v: V1 X" ?6 g! B  x      , |% ]/ [; a- m: H/ C2 D" [/ Q2 }
    摄像机在拍摄时,能获得清晰景象的前后距离就是“景深”。
. \% C* x* E7 u# M% x& Z7 {    景深的范围可大可小,根据拍摄内容要求不同,对景深的要求也不同。善于控制景深大小,就可以拍摄出有特定含义的镜头内容。
8 H0 w% j# {1 L8 L( b- b2 e1 T    景深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物距的长短有关。
+ f- b0 x1 S, _
' V" C" v9 q9 }

* ^, O) W- |, U. X5 i; z" e(2) 变焦距镜头调整原理8 Q" T6 w- }5 c& s1 f: |7 ?, K/ [
    现在的摄像机都采用变焦距镜头,镜头的焦距可连续地随简单操作而变化。从最长焦距到最短焦距,可以开始于任何焦距长度,然后推入(焦距变长)、拉出(焦距变短),改变成像的大小和视场,使景物在视觉空间里移近或移远,而不需改变实际物距。2 [# V- U& s8 L8 r4 Z
     
8 ?$ @# e# Q9 w0 ~4 S+ Q* C# T    注意:在有焦距变化的同一个叙事镜头中,为了使变焦距过程中的图像始终清晰,必须先调整好焦距,即在近景或特写的前提下,调整好焦距。这样,当景别从近景变化为全景或远景(或反之)时,这个镜头中的图像内容将会始终是清晰的。; g! L  ]; W2 u9 @0 i
+ x7 [8 ?7 J1 k1 e& L

, ^- p1 g% W0 t& e3 N( ?5 c; i, h    图2-5是变焦距镜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其中的遮光罩是用来阻挡可能从侧面进入镜头的强光;调焦环用于调整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焦环用于改变镜头视野;与照相机一样,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进光量;后焦距微调环则是在“近距离”情况下用于调整焦距的。

  w0 e5 N, H* X# `% X 2 B9 k' a: @5 _7 _7 ~" F( T
2-5 变焦距镜头的外部结构示意
; p2 K6 E; a  C! j9 C, O
" H" G4 Q, f. k: I' Q  l
    在可变焦距镜头中,通常是由几组镜头并分别由几十片光学镜片结合而成,目的是为了减小摄取图像时可能产生的各种像差。图2-6是变焦距镜头结构的等效原理示意图。: ?8 Q! _% C) F5 b/ `
) s* ]8 V. t7 C) N

5 |- R: L! w4 {+ s2-6 变焦距镜头的结构原理示意

+ p8 u3 K. y/ h0 a/ `# E6 a* V, \! n! T2 ~
    上图中各镜片组的作用分别为:* I: c) b, }1 I
    ①调焦组:用于聚焦。拍摄时,先用特写进行聚焦后,可以保证变焦过程中的图像会始终保持清晰。5 {. W# c$ a0 T
    ②变焦组:通过改变焦距达到改变视野的目的。 $ W7 c- J7 r1 e
    ③补偿组:用以保证在改变前焦距(变焦)时后焦距不变,从而使成像平面不必前后移动。* N2 m6 c1 _9 k0 {
    ④移像组:移像组又称中间接力镜组;它是固定镜组。由于分色棱镜的接入,靶面后移,用此镜组可保证成像面始终能清晰地落在受光面上(靶面)。     9 P1 d3 x( J  h' m! H7 T
6 n: q) }: @  T$ l5 }
    变焦距镜头分别有一个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称为“变焦比”。一般变焦距镜头的型号中通常有两个相关联的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变焦比,第二个数字表示最短焦距。如变焦范围在9~126毫米,其型号就标注为14*9;反过来,如果一个镜头型号标有90*30,则表明这个镜头具有90倍的变焦比,最短焦距是30毫米,最长焦距是2700毫米,也就是它的变焦范围是30~2700毫米。6 Y  n, i- T; s4 S  s& _+ c
5 T9 r& K; p( C0 x2 |+ P- `
5 `' P- i2 S' _0 U; ^
(3) 滤色部分----内部光学系统一3 t; d4 Q5 P. f- e
    所谓滤色就是对由镜头所拾得的光学图像进行颜色的预矫正处理。
7 s+ V( I/ ?7 ?* C" }1 D    不同摄像机有不同的滤色光学系统。目前专业级摄像机的光学滤色部分大致相同:经由部分外置的拨动式触盘,拨动预先设定有光学滤色片的拨盘(内有预先安置在光学滤色盘上的、针对不同色温的光学滤色片)的相应位置,针对外来光源的色温情况作预调整处理,这也就是摄像机的白色平衡的粗调。(由电路技术对色温情况作精确调整处理,最后完成比较理想的“色温矫正”工作。)小型家用摄录像机滤色功能就是通过电路技术对色温情况作“滤色调整”的。省略了光学部件的摄像机可以做得小巧玲珑。图2-7是滤色功能可以被控制部分的示意。
2 o2 Z4 a( M$ K: o% b, d3 M

) [7 s* s7 ?. s" b ; o7 V8 _! a" y: p: x( c
图2-7 滤色功能可被控制部分示意图

/ ?- r. M+ e/ y4 y. F4 P$ s' r" Z3 R1 k3 H9 L; Z8 m3 Q! P
(4) 光的三基色分色系统----内部光学系统二
1 \' A/ J" c% o, v  ^    为了使摄像机能对外来光进行方便而有效的电子化处理,必须将外来的白光进行分色,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色光。这个过程由光学分光系统完成。常见的分光系统有两种:平面镜分光系统和棱镜分光系统。
- z) e, V; ^  P) o; w* _
) f9 I* Z# g) Q2 A5 M# R5 I* }    图2-8是分光原理示意。平面分光镜系统和棱镜分光系统的结构不同,但它们的分光原理基本相同:通过特制的平面分光镜,将需要的光色吸收或者送出,从而完成分光过程。" K4 @! w3 U0 D$ K9 ^
4 U5 n8 K% A5 O/ N8 M' ^
! ^& `: q3 ^2 ]8 _9 X
a 平面分光系统与分光原理
5 J* n5 O4 e4 X+ v! ]# b

, b% A, [! {0 m6 I0 @! B0 Bb 棱镜分光系统与分光原理
                                    图2-8 分光系统与分光原理示意; y; ?! n& y: [: r  }! P+ r/ w

( d: Y$ u, P! [% t: w+ `6 k# M
& |! a" {9 \3 }9 P6 K) l5 o
2. 摄像机主体部分的主要构成与原理
6 _, D8 s0 D  g' P$ o  E, c5 Y    摄像机的主体----机身部分主要包括(见图2-4):内部光学系统(上文已述)、摄像器件、预放电路、信号处理、电子快门、信号编码、信号记录、视频返送、信号输出处理等多个部分。   
" a$ U% I2 J; G! d- \1 L+ v* U- @9 v* a- X2 ~
    在选择并购置任何电子产品时,首先要认真看清楚该设备的性能说明。选择摄像机也不例外,相关的技术说明与实际操作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相通的。下面将主要介绍与摄像性能直接相关或与操作有关的功能器件及其作用。1 [$ [2 d, H# p+ x" U" n
- j& U' W- U6 E' X" B
0 R6 ]- R6 b0 R
(1) 摄像器件% |8 P: f2 C: g) h! l
    电视摄像机能将景物光转变成电信号,依靠的是摄像器件,它也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关键器件。
) Y4 H5 y- X) c/ ~! G/ {
$ |" F5 }4 l1 ~; O* |( S6 h    摄像器件有电子管摄像器件和CCD器件----半导体摄像器件之分。目前广泛使用的摄像器件是CCD器件,即电荷偶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这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原理设计制成的复杂的光电转换器件。CCD的直接作用是“感光度”的大小,成像感光度范围越大,对色彩和小物件的质量表现就越好。
+ n% |1 s" Q) ?# C* T& _8 V. Y3 _* j6 h" `' h" \

/ ^& R& I# L2 u. w' y- Z5 d(2) 预放电路(Preamplifier)) x( |4 V  l: w. m
    这个电路的作用是将经摄像器件光电转换出来的图像电信号放大成可以激励后级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工作的信号。     - v1 P/ E4 t9 b6 \& ?$ [+ h2 P
5 ^1 w# Z- D9 R* j, _6 j# e
    预放电路一般都是由特别低噪声的场效应管来担任,以保证放大后的信号噪声低、增益高和频带宽。6 F6 N5 T9 H$ _0 a$ L( e' v

$ {2 `: T" B9 ^* q  I
$ ^; W3 x# @5 h8 n5 v
(3) 电子快门(Shutter)+ e) l; ^( b" @/ L2 h
    电子快门是利用电子技术在时间上控制CCD芯片上电荷的产生与转移,从而得到“快门”效果。
/ L3 S0 m/ _# [  a2 o
4 [  P" D3 b3 G3 N9 O    电子快门的特点是无运转噪声、速度档次多、速度快,适合分析快速运动过程,但存在图像的不连续、间断跳跃感。电子快门速度的标值有1/50、1/100、1/200、1/500、1/1000秒等分级,不同机器设置不同。$ a, e* @* W' W2 m

+ q! S+ j: O, o- l" h( D( |

4 k( p& k( @: i- Y2 o2 j(4) 视频信号处理单元
( F) h) n# d  F) t( G  o  W" g    与操作调整相关的视频信号处理单元有:# I5 t8 s5 K: F- G0 B
    ①白色平衡(White Balance,简称WB)( u( h  W9 i6 `+ E/ Q
    在景物光像中,任何一种颜色都可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色,但是它可能与电视系统设定的理想状况不一致。如果不进行“强制性”的调整过程,这三个信号分量可能得不到相同的放大量,所拍摄出来的图像就可能偏离原来的颜色。所以,必须针对“不平衡比例的进光量”,让电路的放大量分别进行 “针对性”的调整,这就是白色平衡调整,它是景物图像获得正确色彩还原的重要保证。   P  [4 |; }- D7 H9 P
    必须掌握好白平衡调整的一般方法。
* K8 K( x2 ]3 [6 X; z" O) }6 n4 H2 [- ?
    选择一个作为调整依据的白色物体(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测试卡),该白色物应放在被摄主体的位置上,并不能出现反光点;将镜头对着标准白色物体,进行变焦与聚焦,使白色物体图像占据寻像器屏幕的80%以上;接通自动白平衡开关,几秒钟后,白平衡就自动调好,这时白平衡的指示灯亮或寻像器上会出现“OK”的字样(家用摄像机则只要将镜头对着白色----满屏拍摄几秒钟就可以了)。4 _* v4 P/ \# V
7 @9 j+ L3 _6 R3 A# H3 S

! y$ O+ \% O/ N% [  p! z    ②黑色平衡 ( Black balance )2 O* C8 M# ], M7 b; b
      单个摄像机在出厂前已经调整好了黑色平衡,使用者一般无须再作调整。    9 F/ q7 ^4 T, j2 Z+ x# B, ^" r
3 W4 G% t# N) P) @
    只有当多台摄像机协同工作时,为了保证所摄图像质量,必须进行黑色平衡的协同调整工作,以使不同摄像机尤其在拍摄黑色物体时,三个基色电平也相等。这时显像管荧光屏上才能反映出不带任何其它颜色的“共同”纯黑色。6 @9 r* u' f1 {
/ \  Y2 Q* y8 J+ ~& i
) D/ w% q# L( G0 S% n6 |
    摄像机只有白平衡和黑平衡都调整正确,所拍摄的图像才可能不论亮暗均不偏色(黑平衡调整的一般方法可参阅各机器的使用说明)。
6 m0 q7 D7 w: j! n* e6 a! ]8 X, n# y    ③增益 ( Gain )& N  i: s; {7 K/ a: h8 V5 m  J
    在照度低的情况下,光圈已开到最大,但图像仍然很暗,如果受条件所限不能用灯等照明器具进行补充,则可以利用摄像机上的增益控制钮来增加电路系统的增益。
8 P' b+ R) z+ e4 e3 C  \/ ?0 m" t% k% s) c5 l
    增益调整是对摄像机图像输出信号电平的大小进行调整。增益可以通过增益控制开关来调节,通常有0dB 、9db、18dB等档位供选择。增加电路增益往往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背景噪声也被提升,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时最好不使用这一方法。. g0 p1 z9 }8 R1 B; D
# c1 i4 O* Q9 M/ V# J& d3 g! s0 u
& B. g' X6 r  \- o, s) D2 P* J
    ④重合 ( Registration )
4 c0 H- {/ o* \. w3 s; n8 n8 p7 J) p: `* M, H9 K- [( w
      重合这一调整是针对三管彩色摄像机而设计的,三片CCD式摄像机在出厂时就已调好,并已将CCD芯片位置固定,所以可以不用考虑重合调整问题。
5 X' x) ~* C" T, f! ]5 p6 o% p' X+ `

$ g  H5 |6 z  s. m9 m& h  j3 i5 Z    ⑤电缆补偿 ( Cable Copensation )7 H: k! r% }- J  h  }
      电视信号在长电缆中传输时,电缆内部存在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将导致视频输出信号中高频部分的损耗。电缆补偿就是利用具有高频提升特性的放大器使信号恢复原样。
6 o0 G' b' t2 C* X+ O
6 u2 t# f0 Y- s/ K! x- W    在摄像机控制器(CCU)上都设有电缆补偿调节钮,有若干个档位,可补偿25米、50米、100米等长度的电缆损失,不超过10米的可不补偿。大多机型具有自动电缆补偿的功能,不需手调。家用机没有这个问题。
$ e$ Y- Y1 k; w- b5 n
0 |& j8 r# m, g* g
9 A* |! N9 V' q$ @/ u
(5) 同步信号发生器 ( Sync Generator )) t3 X4 P' S. [" a: Q, R
      同步信号发生器用来产生一个同步信号,以保证整个系统同步工作,使接收端显像管的电子束扫描与发送端的摄像器件完全同步从而得到不失真的还原图像。
% j5 X' |. v' A0 m+ P. x
4 s9 n& v: J* N6 L8 |    摄像机的同步机能有内同步、外同步或同步锁相之分。单机外拍时,是选择内同步方式;在演播中,几台摄像机共同摄取图像以供导演在特技台上选择时,它们都必须工作在外同步或同伴锁相的方式之中,以保证不同的摄像机所摄取的图像在转换时稳定。- Q5 R! I" k7 q) y- }( f  I( Q
& g3 Z. s  c2 r1 S
; [3 j- g1 N+ y0 j- o5 G) X0 [
    大多数摄像机具有自动转换同步方式的功能,当接到外来的同步信号时,可从内同步自动转换成同步锁相方式。家用机没有这个功能。
( D& e1 F" J# n& m  @0 f- ^(6) 编码器 ( Encoder )0 {) K- `5 R) Y5 h# ?
    编码器用于将R、G、B三基色电信号编成彩色全电视信号或其他方便传输的信号样式,以适于传输或适应黑白电视兼容的需要等等。
- `% u, ~7 X* R% \+ S3. 寻像器(VF:Viewfinder )- M  R. }: _+ i& m( E
    顾名思义,寻像器是用来监视摄像机所摄图像的微型黑白监视器(也有彩色的寻像器)。 (图2-9) ! S$ p* r$ L7 f2 ?7 w6 z0 h
: D! C0 k8 q9 `  h5 J7 i) n
! r* q; g* {' z$ s6 o5 p3 d

+ }; A; i# l/ @' ~图2-9 寻像器
3 h* u5 e: J5 O# R- ^
8 @2 k( [4 k6 [9 s/ x  H3 J3 s
" N* g4 J' b8 ~6 c7 |

. I/ j# M" O$ o- [
% d6 w2 B( W( o; ?, l# q, o4 R3 ^: O      一般便携式摄像机上的寻像器荧屏对角线为1.5英寸;演播室里用的一般是4.5英寸的。寻像器的调节方法与普通黑白电视机一样,也有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钮,应使寻像器中的图像亮度适中,层次丰富。寻像器的一般功能是:取景构图、调整焦点、显示机器工作状态以及显示记录后的返送信号。无论怎样调整寻像器的显示,都不会影响摄像机传送出来的视频信号。 另外,寻像器也是一个多种信息的"告示器"! d) E# L# Z7 Z" R. v. u

, d* _! j) j/ n7 t7 V" l    在寻像器上一般都设计有对各种工作状态和告警指示的指示灯,如: 记录指示 (REC) :显示录制的工作状态;低照度告警 (LL):防止拍摄时的照度不够;播出指示(TALLY):显示所选择的信号属于哪台摄像机;电池告警 (BATT):防止录制设备由于电力的不足而导致断电;白/黑平衡指示(W/B):显示出白/黑平衡是否已经调整好;增益指示 (GAIN):显示此时的增益状态;磁带告警:提前告知磁带用完的程度。
, F. T( [7 O" o1 t' o4 u& n% Y# H1 G2 b/ F" s( E% C

. L" ^- Q8 {0 J4 p1 c4. 电源0 O, c3 Q+ q  B6 v& I* {. O
    摄像机中的电源除了给主机供电之外,还要给寻像器、自动光圈、电动变焦等机构供电,摄像机中的供电系统 ( Power Supply )负责将12伏直流电压转换成其它各种不同的电压,来满足不同部件的需求。
/ _! L7 [4 L" ]# L0 U: j/ y% j    摄像机所需的电源可以从摄像机的控制单元通过电缆获得;也可以利用交流电源附加器通过摄像机电源部分获得;在室外拍摄时还可经由电缆提供电源,或直接用自身所配置的蓄电池。! N  A( {. T3 w0 J# L3 @+ y3 i  X# w: H
    摄像机外拍时,一般使用蓄电池,且多是镉镍蓄电池,一定要注意对镉镍蓄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 E  _0 b% I2 g9 E/ F9 ]0 V' z' ^5. 传声器(话筒)(MIC)
: @; G8 O+ ]$ d# E1 f# m+ y    装置在摄像机上的话筒主要是用来拾取声音的,并且能将该声音与画面保持同步。话筒可以是预先按置在摄像机上的,也可以通过外接话筒的缆线与摄像机相连接。1 s# h9 D$ z, d5 c9 E2 z6 j8 L5 j  W6 h
    摄像机话筒多选用电容话筒,并具有如下的性质:# p+ D) C2 I: J' q9 Z; {! o8 Z
(1) 具有电源开关(电容式、内置有"纽扣式电池块");
: C+ ~8 a8 |: e2 B  y(2) 具有频率特性选择:有M(Music)和V(Voice)两个位置。有的V档还分有V1、V2两档,以对低频信号做有效处理;7 J( O5 Q6 a, C* j- M+ ~5 \* }' D
(3) 具有话筒输出电平选择。(MIC LEVEL)* b% j/ D8 s, z0 \# z' r

0 i- b0 t& k0 l. h+ f% [    话筒输出电平选择如:--60dB, --20dB(当使用的电缆比较长时的选择接口)等。
' z) Z& }( D, W0 v0 h3 V) h
, P6 E& t7 R+ l! U2 G5 l8 ]1 a

+ l9 W; t# ~/ Z8 Z# @6. 通讯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0 V+ M& ^3 |: a9 Y) ]& D" K8 D
    在摄像过程中,摄像人员需要与导演及其他摄制人员相互联系,同时也需要知道所拍画面是否合乎需要,这些都离不开摄像机通讯系统的支持。5 o$ |. f) Z# J; v. e+ e
    通信系统主要有:
* v: e9 q$ o. P8 n/ I8 @(1) 内部通话系统 ( Headphone IntercomSystem)& T+ N" G( v5 l# M- ~

/ c9 P" V# L" A6 }4 d      内部通话系统专供控制室导演与摄像人员之间的联络。摄像人员通过它可以和导演等进行通话。摄像机上通常都有一个三芯的对讲插座,可以插上既有话筒又有听筒的对讲耳机。
2 C( ^, F: L# J: `( g: V
! E! w  Q1 s  e4 R3 ~( O
9 O: {( m) w* l: f, M
(2) 演播指示系统(Tally)& H% \- [( I2 g3 ?3 e: u
- \, V4 \" m+ H: R
    演播指示系统用于提醒摄像人员正确操作或按导演意图拍摄镜头内容。当某个摄像人员摄制的画面正被采用时,则他所持摄像机寻像器里的演播指示灯将会亮。* D" D/ |1 O  E  d/ ]; `. A# D
7 N7 c/ t; }2 s3 @

' X# P2 w% g# d(3) 视频返送系统 ( Video Return )
# n# R" k% |; K# @$ F9 p( R, t2 C% A1 y, [* [  h
      摄像机不仅能输出视频信号,也可利用寻像器监看从外部设备送入的信号。比如其他机器拍摄的图像,或是特技台上已合成的图像等。. A9 U. D0 S1 |7 O- S

1 r% [# v7 Q+ ^+ D6 P9 H3 r
/ ?/ Y7 V, k3 _9 V5 _4 ?
(4) 录像启/停系统 ( VTR Start / Stop)/ K, s2 ?$ D8 R7 J! N3 h2 u
9 u+ W% C/ |; i3 S. Z& m) z" `
      便携式摄像机通常都能控制录像机的启动和停止。只要录像机上录、放、暂停三个钮被同时按下,就会处于录制的待命状态,然后通过启停按钮来控制它的工作与待命状态。
  ?0 ~0 L& `" M
: L% ^/ i2 ?1 e/ F/ R$ ]* x8 D

1 Q$ t8 C' ?, r9 L+ j7. 摄像机电缆(Camera Cable)
4 R8 T  E& b+ g( i( {2 d
7 x% e& i6 w7 y$ W! n) H9 Y5 ?    摄像机与后级设备(如摄像机控制单元CCU、特技发生器等)的连接大多使用多芯电缆;规格: 2米-100米之间不等。通过电缆可传输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摄像机遥控录像机启/停信号、返送视频信号、告警信号、内部对讲的通话信号、CCU遥控摄像机的控制信号等等。' x" w* y; f  H3 z

% N" Z" a& r: x& ~) C+ g

* {+ r, i) h7 P  R6 ^1 O/ l8. 摄像机支撑系统(Camera Support System)
& m' |9 P; K4 j9 \    无论是手持或肩扛式摄像机,在拍摄时会由于人本身的呼吸、心跳等因素,使所拍摄的镜头不稳定,尤其是用长焦距镜头取景时,景物放得很大,人的微小晃抖都会使画面图像产生较大的晃动和抖动。为了画面质量,给摄像机一个支撑系统是必要的。
5 N& }* Y" p1 ~% B$ D(1) 支撑系统:三脚架、移动车、基座、升降车等。
  Q5 t  E$ Q7 h# l2 A
0 H- o2 u: r8 r, w9 Y    三脚架是用轻金属或木头制成的三条腿的支架,其三条腿可各自伸缩调整高度,以适于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架设。  l" r( n9 W4 O" k+ t3 a. J
    把三脚架安放在有三个小脚轮的移动车上,就能在平滑的地面上水平转向任意方位,自由移动。移动车的另一种类型是轨道车,把三脚架放在车体的平板上随车体在轨道上移动。7 Z  J, R: C9 C% v% H
    基座相比三脚架来说较为笨重,但移动非常平稳,升高和降低摄像机也更为容易。在基座下装有轮子以便移动,还装有电缆保安架,用以防止电缆因被碾轧、缠结而遭损坏。
9 ^+ V. `& v% @! B( H    升降车是大设备,它可把摄像机从很低的地方移到布景上方很高的地方,许多升降车也可以前后、侧面或沿弧线移动。有了升降车,电视节目的制作就更为灵活、方便了,给拍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 f3 c- w0 A' ~" J3 l# E: E. {9 Y
3 O- F5 s. u' e" i2 o1 K
- l0 E* w5 k6 y4 `& T  ~3 a
(2) 摇摄云台:可使摄像机在水平方向旋转、上下俯仰和作左右与俯仰的复合移动。摇摄云台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调整
7 S2 g& m( r  q+ Z# f8 K- a" j' ?% [( f! A. D& I6 m9 ^
    摇摄云台的调整内容有:平衡、水平、横摇调整。
) s1 E  L: p; l+ n% ^- Z+ x  X    平衡调整方法:调松摇摄云台与摄像机连接的螺栓,前后移动摄像机,使其重心尽量落在云台的中心。带有滑动平台的云台,则只需调整滑动平台,即可达到平衡。
' i$ ]: ^- |% X- q* r, D6 v- _$ q" g0 C& u8 b5 C

& z$ G$ H% g4 i% ?8 _. O) p: S(3) 摄像机托板:托板是便携式摄像机与云台适配的一块连接板。
8 T9 V! u. M3 d% _3 a$ N    不同的摄像机所用托板的卡座方式均有差别,一般不能通用。
$ T( z. T- w5 b7 y$ A+ M* a    图2-10中列出了几种支撑系统。 6 W8 r  O7 j* Z- i% k  X4 Q
6 {4 a& K; D/ e
图2-10 三角架 、轨道移动车 、升降车
) ?7 C# O: A+ P6 L0 R

1 m# J, p* Q: |# P# s, g* `( L% V% j1 u- k. _5 M
5 Q. y4 \5 l+ k7 D2 b, Y9 r# H
; l: }8 c: _$ ^
& z; t6 N7 C0 O
      二十多年前,摄像机的种类还很少,可今天已种类繁多,市场上可以购买到适合不同电视节目类型和不同制作场所的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而且新型的电子技术使得摄像机的操作变得简单方便。
* Q6 C6 f! {2 J/ ]8 k9 }
. q5 b9 _$ v% k

, A, |; A7 j: R$ N/ Z" O* P
# ^, p6 t4 ]. r" o+ O# e! q0 q" d
1.2.1 摄像机的种类及其性能
1.2.2 摄像机的主要工作性能表征
1.2.3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2.2.1 摄像机的种类及其性能
      由于厂商繁多,故摄像机的种类就变得五花八门。模拟时代的摄像机一般按质量档次、按使用场合和按光谱特性进行分类。
$ U- B8 c  k% K1、 按质量档次分类
# e" J* E6 f! Y) P7 y( h/ {( N    对摄像机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就是按质量档次。显然,为电视台专用的就是广播级别的,企业、事业和学校用的就是专业级别的,一般家庭使用的就是家用级别的。
2 T* R6 M* Q1 ^(1)  广播级摄像机
4 G. w5 B, S, T
) d! h4 m9 E' C$ w( m2 i    广播级摄像机是一种高质量的摄像机,它的体积大、重量重,常用于电视台或节目制作中心。这种摄像机使用的是优等的镜头、摄像器件和电路,并有自动校正电路,使摄像机在不利的灯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出较好的彩色图像。广播级摄像机一般来说价格都很昂贵。
6 Y5 a6 F$ H" {4 K. v, r- B4 X7 I
2 C% K. N4 v, I  K; b: ]$ ?$ ]
(2)  专业级摄像机 3 ^6 L5 V% W4 _! |2 u) j/ O6 t
    用专业级摄像机就可以拍出直观、质量不错的图像,一般用于小型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电化教育等领域。它通常由摄像机操作人员扛着或安装在一个简单的三脚架上面。在这种摄像机里包含有从广播级到家用级整个摄像机系列主要操作部分。家用型号的一些自动特性,如自动曝光,被结合进了专业的摄像机,这些特性使得在剧烈变化的拍摄条件中不用调节摄像机就可以制作出可接受的图像质量。: U* ]# T6 {" O, z
$ m; v9 k7 t: G7 v

: ~% K; J6 K4 N8 j. [& R) P(3)  家用级摄像机 7 F' L7 D& \0 W3 W3 B2 `
    家用级摄像机定位于家庭使用,除了价廉外,还具有小型化和自动化程度高两个显著特点。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在使用时单手操作就可以完成拍录工作。一般家用摄像机重量都在2千克以下,最轻者只有590克,几乎与普通照相机相仿,拍摄和携带都很方便。由于家用摄像机采用了微型计算机技术,使得摄像机的功能十分全面,几乎实现了自动调整和自动控制。家用摄像机比广播及专业摄像机价格低得多。 / a; P* d  K: `- G+ u2 m$ j5 t
6 P% d; j; p/ a1 h0 L$ x  n

! k! o% w' A$ o+ v2 o6 B/ T2、 按使用分类
+ ], G' j0 U) E    若按传统使用方法分类,摄像机有专用于演播室内的座机式和用于外景地拍摄的携带式两类。事实上,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中,携带式的也适用在演播室内使用,只要配有摄像机与系统相连的控制单元(CCU)即可通用。
4 v* d* X1 m( A5 E( M(1)  座式摄像机 0 X9 c4 x* m" W) e
   
. e4 C* p, s& M' v4 W( [3 _    座式摄像机的体积较大,比较笨重。一般需要两个人携带并安装在底座或三角架上才能操作。大部分情况用于演播室内,但也经常用于转播现场而拍摄相对固定的情况。这类机器都是广播档次的。
& A$ D- g, z5 }: o8 b& F  q
6 g7 V1 G1 ~3 R% Y& L
$ O. I( S, h, q* ~2 Z9 y
(2)  携带型摄像机 " c0 G, O1 I' c4 g6 z# D$ P

# g3 J  f% X- d3 N    携带型摄像机的体积较小,重量轻,大量应用于电子新闻采访和电子现场制作。携带型摄像机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需适应色温的多样化,因而内装有容易转换的色温校正滤光镜。携带型摄像机有手持式和肩扛式之分。这类机器大多属于专业档次或广播档次。

6 F' k* [3 C8 r5 U3 N. q. r

" w% r  t1 q& j+ H/ H' t' E6 d# Y/ S6 Q7 U
3、 按拍摄光谱分类3 C! [, i, N0 a% i
    常见的摄像机是属于可见光谱类的摄像机,因为探矿、医疗等的需要,科学技术已经摄像机能够承担人眼无法涉及的领域,也就有了可以依光谱分类的摄像机。 , z2 a* l' s  f. G9 I
(1)  黑白摄像机 ) S8 F; h8 e7 K
    黑白摄像机属于单色机,只用一个摄像器件。目前,黑白摄像机的生产已大为减少,不再用它来制作电视节目。即使在演播室中做键控字幕使用的黑白摄像机也改用2/3英寸等小型光导摄像管或CCD芯片。但是,在工业、交通、银行等地使用的闭路监视用摄像机,由于对颜色分辨的要求不高,所以仍然可以使用此类摄像机。
4 |  a# N0 E2 b. G" x: D" U; A# k( y  L
(2)  彩色摄像机
6 }% w* L. R1 c& p    早期的彩色摄像机又可以分为单管(片)、双管(片)和三管(片)机。在单管机中,由于采用的是在靶面上加滤色条以获得基色图像的,故降低了灵敏度和信噪比,彩色清晰度也低,相反对照度要求却较高。三管机的质量好,没有单管机的这些问题,但价格要贵些,双管机则介于两者之间。
/ l0 o6 v! ]3 Y! K
+ Q$ h/ j  U" _. I
(3)  红外线摄像机
& E: e! _! v' W( {9 h    红外线摄像机可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转变成电信号,输送到监视器上,即可看到红外光谱的图像。不过这种图像只是黑白的。由于CCD芯片对红外线比较敏感,所以用CCD摄像器件做成的红外线摄像机可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

6 R1 {. K0 t2 P' m- t3 k. u4 |4 _; Y8 T; Y
(4)  X光摄像机4 @6 U; `9 u; {% t; p) @* {1 U9 _. z

' F, _; y. ]. R8 o6 [    X光摄像机可以得到X光谱的图像,一般使用在医学方面等。 , t* G, h! R( I7 Z% z# H6 m
返上
  p$ C- R/ c3 n# \; q/ r5 w, @. u8 z( @
2.2.2 摄像机的主要工作性能表征
      如何评价一台摄像机性能的好坏?可以通过它的各个工作性能参数进行评价。摄像机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y: M* n3 d$ n1、 信噪比(S/N)
8 w& U, r) Y% T; d# S) z2 }& K    信噪比反映的是信号和杂音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电子设备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在视频信号中,可以通过“雪片”的数量辨认出“嘈杂”的画面,也就是失真。摄像机信噪比越高,图像越干净,越不容易看到噪声对视频信号的影响,图像质量也就越高。高信噪比是摄像机性能所追求的指标。 : i$ ]- }( g/ s. I) v8 c# |

# @# \% C8 U1 q  ]4 x* u* C% k: P2、 工作亮度 2 W& b, O$ U0 y$ a# {' F
    工作亮度是指摄像信号达到规定要求时对基本照度强度的规定。工作亮度可以包括最低照度和灵敏度两方面的含义,最低照度是指当该摄像机的光圈指数为最小(如F为1.4,视频信号质量约30dB)时所需要的照度量。显然这个是数字越小越理想。灵敏度则指当在标准亮度(如2000lx,F=8)时图像的信噪比达到标准以上的要求。 对比度——反差比与工作亮度密切相关。5 F/ L: G: L  H0 T$ h
  m* x! |: K- t' [7 g; x; D) A
3、 对比度范围—反差比(Contrast Range) $ M$ I% B- b: B: O! u- w; G
    对比度范围一般常用亮度的对比度系数来表示。在通常情况下不超过20:1,也就是说景物最亮部分不超过最暗区域的20倍。如果超过这一范围,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再现这一景物的明暗细节就会有困难了。我们可以通过灯光照明来控制景物明暗的对比度。在室外,阳光下与背荫处的亮度相差很大,对比度范围也很大,较难控制。有条件的可用灯光或反光板对暗处进行补光。 ( ~3 Y- V  Z- s+ X, {# U

' a5 U+ R2 _& [4 r: H4、 分解力(resolution)
' ~# ?0 ?  r3 H: l/ W    分解力相当于清晰度,可以用调制度、或用在画面上可分辨的电视线数来表示。分解力可分为水平分解力和垂直分解力。分解力是由一系列的因素所决定的,其中包括镜头系统、摄像器件、电路带宽、重合等。在许多摄像机中都加有轮廓增强电路,可以改善图像细节、提高清晰度。
* S$ e9 D! L! V( p% K8 c: H0 W0 c3 p
5、 几何失真(Geometric Distortion) ! b5 ~! g+ r* h  P' }6 j
    几何失真就是画面中出现的横线不平,竖线不直,圆形不圆等状况。几何失真与光学系统以及摄像管的扫描偏转电路有关。CCD摄像机因为没有偏转电路,只要芯片做得好,那么若不考虑镜头的话,机器本身是没有几何失真的。几何失真分为桶形失真、枕形畸变、弯曲、偏斜和线性失真等。
+ v* G! s* D. B" r3 S& H$ a+ e" l$ U9 ^! Y1 m6 h- W& l" L! k
6、 重合误差(Registration) ' V8 l9 J% `5 z$ F
    对于三管机来说,三个摄像管所摄的图像必须准确地重合在一起才能得到清晰度高、颜色逼真的电视图像。但由于三个摄像管不可能做得完全相同,所以会有一些重合误差。重合误差一般用红路(或蓝路)相对于绿路的偏移量与屏幕高度的百分比来表示。广播级的2/3英寸三管重合精度较高,可达一区0.05%、 二区0. 1%、三区:0. 15%。
9 O! O/ s0 M  p5 @8 v* ]
2.2.3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要使摄像机在一次节目的拍摄过程中保持连续顺利的工作状态,就需要进行摄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对摄像机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工作。. Z( E2 `& G9 q5 r+ S. F8 ^* z# v& t0 p2 m
1、 摄前准备4 \0 V+ e. B7 e) n
(1) 电源和磁带
' r. L' ^" B& S4 H, M" }    决定好需要的电源、磁带的类型,并且要带足,避免因电力或磁带的不足而停机。
2 z. }5 B6 z" ?5 ]& ~
% b4 @. I: }$ F* m( A8 _# \7 S(2) 话筒
+ @8 h6 ^3 |7 m" i$ J    不同场合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话筒,在摄前一定要事先作好准备。同时要注意话筒所用电池的容量。
! K' M/ p( g  z3 G5 w2 b4 z/ f9 v* d: F* R8 E
9 _* ~& Z9 Q! E- ~1 Z9 z* \8 S! O* a
(3) 摄像机电缆 1 R7 x" F6 N) [: W! O
    传统摄像机与便携录像机之间的连接线是多芯电缆,外出拍摄时要带上这根电缆,一体机则没有这个问题。而如果需要在外景地通过监视器播放已拍镜头,就要带好需要的音频线等。
" r$ E: c% b( E" g9 B9 B5 q7 f' q1 q* d0 s
(4) 三脚架
' y) a8 Y4 ?) o  @) ^    如果要求画面的稳定性较高,一定要带上三脚架。 / {9 l/ [, T# `" }% {' w9 M
2 A" z2 G# T2 _
(5) 彩色监视器
3 G# P* S8 ^* ]7 @1 h; |    随时监视拍摄的画面质量,看是否符合要求。
. G5 O) T( O5 F$ N9 _7 X0 j9 g( Z$ `! G) {; g3 A' |- I4 j3 o' D
(6) 照明设备 & @" Y5 r! m; H* x: g+ v) O5 `
    要了解拍摄现场的情况,节目内容是否需要灯光的照明,从而事先准备好照明设备,电源转接头和有关工具等。- o, Q- v; j# D3 ?
" m1 n: m, g7 E) Y; x
2、 摄像调整. t" J" V/ j, D- R) [. D( [
(1) 拍摄准备 $ E. a/ `. |, D/ ?
    电池、磁带、开机预热;找好拍摄机位,固定好摄像机,最好将摄像机置于三脚架上进行调整,接好摄像机与外围设备的连线,插好电源,放好电池,使摄像机预热,并放置磁带。 9 I; q. e2 O+ g

" r' S; u, `3 G( ](2) 选择滤色镜(档)
; s1 N6 z9 @3 X& N' M    旋转滤光镜转盘,选择适合拍摄环境中光源色温的滤光镜档数。
3 [$ o+ d, n1 Q" c: X4 h2 Z    A. 应根据具体的色温情况选择1、2、3、4号等等滤光镜。如1号用于室内以卤钨灯作光源的场合,3号适用于室外日光下或阴天等。 / m9 s: F! p7 p. o
    B. IN DOOR /OUT DOOR / AUTO是家用摄像机特别的色温选择档次指示。按照是室内3200K照明还是室外5600-6800K照明来选择相应档位,如选自动档,则可以对色温进行大致的调整,以保证拍摄过程中色温的变化不至于太大而影响图像色彩的协调。

- B# ]) y7 V; ^. v, X* ?8 Q' V; Y" X+ Q, i6 g
(3) 调整光圈----正确曝光
* q/ L" g" R% F    光圈的正确调整对整个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视频电平的幅度等指标影响很大,所以在每个镜头的拍摄前都应注意。在拍摄前首先要调整监视器显示标准,再确定摄像机的最佳光圈指数。
# J, X: N0 Q" z& B    调整光圈时应边从寻像器或监视器中监看图像,边逐步增大光圈,直到图像中最明亮的部分呈现出“层次”时为合适好。
: n2 D$ u$ d& ~
    实拍时,可以利用寻像器,先调彩条的黑白对比度,通过经验加以判断加上颜色。同时也可以通过斑纹提示(ZEBRA)来调整光圈的大小,即如果在寻像器中中可看到图像中亮的部分会呈现出斑纹(0.6V左右),则可根据斑纹出现的条件来决定光圈的大小。
3 W5 j; l9 D' b; `0 E0 D$ y    光圈调节的操作方法可分为手动、自动和即时自动。自动光圈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无论什么样的场景,自动光圈都能保持合适的进光量,得到规定的输出信号强度。拍摄运动镜头时,变化的景物会使图像亮度发生变化,即时自动光圈的使用就可以省掉不少调整的麻烦。但由于自动光圈是根据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光圈值,所以也会存在问题,例如我们希望通过画面的亮暗来表现白天与傍晚的特定情景,自动光圈却得到的是同样的输出电平。所以在光圈的调整时,建议先使用自动光圈测出光圈值,然后再换手动的,改变半档或一档光圈使用。

/ M0 I0 p2 ~2 Q9 W
1 ?5 U1 m+ N5 e, D* E* a( b% P( v(4) 电子调节:电子调节可包含增大增益、加大超级增益以及采用电子快门。
9 ]/ R- o; Q4 h) j% U    A.增大增益(Gain): 在增益增大的同时噪声也加大,一般来说拍摄时增益设置在0dB处,只有在灯光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加大增益,一般也只用到6dB或9dB档。
: d- [6 R1 {. a8 Q& {; @    B. 超级增益(Hyper-Gain): 超级增益只在低照度的情况下使用。如18dB这档已使图像上的噪声点明显可见了,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电视片来说是不合适的,除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并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一般均不采用。
9 ]' U3 u7 w6 P    C. 加电子快门(Shutter):电子快门的作用是:在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时可以提升动态分解力。一般需要在强光下才能使用电子快门。总之,电子快门的特点是可将强光下运动画面拍摄得清晰;在曝光正确条件下,可起到加大光圈的作用;在拍计算机屏幕时可以消除黑白滚条等。
& u8 Y$ {* C" h9 p- T
$ p! ?; H. q! m) c9 m& B
(5) 高亮背景调节
! B2 [2 {7 @/ Q  \% p- T% p$ h    通过高亮背景调节,用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的过亮部分的量,以增加可分辨的灰度层次,则过亮部分就可被限幅(过曝光所致)。   F7 K, I* q* R' s

# D+ Q  F4 g" x- M/ C$ G7 j(6) 调整黑白平衡
0 u" w: t/ ^: j- P2 C3 \1 b    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下,色温条件是不同的,为了保证色彩的一致性,必须进行黑白平衡的调整。 白平衡调整可以通过光学粗调、电子细调、自动跟踪来达到色温的调整正确;黑平衡调整可以使在暗处时色温也不变。它一般是通过自动方式来调整的;一周调整一次即可。
& `9 C. d% j( q    黑白平衡调整的次序一般为:白平衡——黑平衡——白平衡。自动白、黑平衡的数据可以记忆,在拍摄条件不变、两次拍摄间隔不长的情况下,可以不再调整白、黑平衡。

+ w& ^5 A; R. t) s3 n! o* m6 q: F
5 J/ o4 r  ?4 f" b/ c(7) 聚焦调整 ( i2 x3 O( s1 K6 j) H
    聚焦的调整包括前聚焦和后聚焦的调整。 " g+ X, Y! C* ^9 z. M! n
    为了使摄像机镜头在变焦过程中,无论是长焦还是短焦状态都能得到清晰的图像,需要对镜头的焦点进行适时聚焦调整。由于前后聚焦的调整会互相影响,所以一旦进行前后聚焦的调整时,应对前、后聚焦反复调整2—3次,以确保推镜头到最长焦距时图像被调清晰后,拉镜头到人和位置的全远景时所摄图像仍然是清晰的。

8 e$ g% k6 K* C2 r
* C' N* h2 Q' \. j$ w, |4 X(8) 总黑台阶电平(Master Pedestal)调整 & s- P* {: `( o, D1 f: x2 k& h( v
    部分摄像机的总黑台阶电平的调整是靠旋转电位器的旋钮的,而带有字符发生器的摄像机一般是利用产生字符的按钮来进行。摄像机控制器上一般都设置总黑电平的旋钮,调整时也应边看波形监视器边调整。总黑电平调好后保持不动,不必每次拍摄都调整。/ z5 o$ x3 g( ]8 o

0 v, t. X9 v; t& U- _$ D+ K0 C' l  W3 y& u- @3 j6 \

6 {) M- ^. r5 A8 V( q* U0 c! \$ R" W(9) 高亮背景调节
0 }* o* d$ k0 v0 X    通过高亮背景调节,用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的过亮部分的量,以增加可分辨的灰度层次,则过亮部分就可被限幅(过曝光所致)。
& }, D7 m$ M% r$ ?
+ @, R& @+ G. i; O9 J3 k) v(10)同步锁相调整(H,V,fs) 7 L* z7 R3 D7 I, e' E9 b
      同步锁相调整包括行同步相位的调整和彩色副载波相位的调整,只有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同时拍摄,并且需在特技台对其中两个信号进行特技转换时,才会涉及调整摄像机的同步锁相问题。   f( M) P9 t; h
; ~/ b/ s( }& Q! `8 k
(11)其他调整
% B" o5 {9 ~* h    电缆补偿( Cable Compensation ) — 利用有高频提升特性的放大器使信号恢复原样。因为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电缆中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对信号具有高频衰减的特性,若不作补偿,则高频信号损失,图象清晰度就下降如拖尾、色饱和度变差等。 ( ?  e* e7 z; W4 }/ ?
5 o; T, q5 s1 Z. w# o; D3 Y0 g- f
3、 摄像机操作要领 # N, h$ P/ |6 X5 ^# e
    为了利用摄像机拍出更好的画面,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操作要领,有如下几条:
) L! d$ X' H2 Z5 x(1) 稳 5 T# ^3 _" b$ ]: Y0 T
    电视图像的不稳定、晃动,将会使观众产生一种不安定的心理,并易使眼睛疲劳。在拍摄时应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在没有三脚架或无法利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利用手持、肩扛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拍摄。要注意持机技术,可利用身旁的一些依靠物做为辅助支撑,以使所拍画面稳定。
9 Z, N/ I& P8 E! S    肩扛时要正对被摄物,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直站立,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肩扛住摄像机身,右手把在扶手上,并操作电动变焦以及录像机的启停,右肘放在胸前,作为摄像机的一个支撑点。左手放在聚焦环上,进行焦点调节。右眼贴在寻像器遮光罩上,通过放大镜观看寻像器中的被摄图像,这时脸部也是使摄像机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录制时,呼吸会影响到画面的稳定,故在拍摄时要学会运气。
  Y* \. ?: s: Z& {8 U& F& ^
; u8 o# r( b0 Y& c& \7 P$ |

/ F1 i# t5 z4 T- L(2) 清
' U6 o4 I. j& O* |    摄像机拍出的画面应该是清晰的,不能模糊不清。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首先就要保证摄像机镜头清洁;其次在调整聚焦时,最好要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再开始调整,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1 U, f  Y4 B/ v3 u
    当被摄体沿纵深运动时,为保持物体始终清晰,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例如缩短焦距、加大物距、减小光圈等;三是采用跟摄,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
5 Z0 ^* [3 Y' A) d4 \' O2 r8 g/ R

, q& i8 \6 @; o$ l% A6 D(3) 准
" R# y5 k" v1 j% z( c% D    摄像机要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通过画面构图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所要阐述的内容。要避免由于画面的不准而造成观众对画面的含糊印象,甚至不清楚画面要表达的意思。 $ B; t  S9 o/ F2 i4 F1 s

1 V% c  x* H1 P" y) M(4) 匀 9 }& `. s% j- U( n# R6 O# C
    无论是推、拉、摇、移,都会对观众的某种心理进行诱导,若是运动过程不够流畅,速度不匀,忽快忽慢,就会产生不协调感,所以在拍摄画面时要保证运动的流畅和协调性。可以利用镜头上的电动装置以及带有阻尼的三脚架、云台、移动车等,来形成运动的匀速变化。
0 F, a. L+ M& z/ [$ t$ b
" W; T5 ^6 o' x" M3 F3 e! b3 [(5) 暂停时间不能过长 : R' P/ ?- F; ~3 g6 K$ d  ]
    为了保护磁头和磁带,不应使录像机处于长时间暂停状态。目前许多录像机已经按上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8分钟会自动使磁带松弛与磁头脱开。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缩短暂停的时间。
2 b9 @; D# Z2 M6 z1 h! d: A# j9 I' |" j4 u( B
4、 拍摄注意点
5 `) I% u* P" M$ [(1) 多录5秒 . U: b( k: A% z5 F) f
    因为录像机从停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运转有一个速度伺服过程,这一过程录制的图像,信号是不稳定的。在进行后期电子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录像带上每一镜头的图像之前必须有至少5秒钟连续的信号,以便作为编辑录像机间同步锁相的参考。
: A, g& o$ K" o# a+ g( e
+ C7 P0 C/ V. z(2) 避免“拉风箱” 3 S* K7 a- r# Z/ L! E6 \
      这种前后多次推拉或左右来回摇摄像机的运动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内容重复、多余的感觉,也使观众看了发晕,与日常观察事物的经验很不相符,所以在拍摄中应当避免。 & e( w8 v* o, ]* V

- @$ @8 I& u7 ^/ D# D/ J(3) 平
% X! T) H( ^9 o. a8 v    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如果这些线歪斜,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要使拍摄的图像不歪斜,关键是把摄像机下面的三脚架及云台摆好放平。若三脚架或云台上有水平仪,则可以根据水平仪来调整摄像机的平正。若无水平仪,则应利用寻像器中的图像,看其是否与寻像器荧光屏的边框相平行。 ' Y% }- O1 A' h( \
( Z' |1 b4 Z0 s0 n8 X/ i
(4) 录前预练与预演 1 d- D3 \& J+ t4 N* x% K5 f4 o0 J
    提倡在拍摄时要多演练几遍再录制,这样可以避免因多余录制的画面不能用而导致磁带的浪费。
2 A& \0 x0 U) p9 x' C! y7 n
/ |) P8 V; b7 g% Y5、 摄像机使用保管事项
, d2 z/ o0 o! _. u8 e- M(1) 镜头不要对着强光拍摄,防止摄像管局部烧伤;
7 i0 y7 J0 y1 h(2) 用毕后取出磁带,切断电源,关上镜头盖,取出电池块(准备充电),关滤光镜;
) a) O; J  Y' d# g7 d(3) 摄像机水平放置,装箱,避免摄像管中的尘埃落在靶面上,而产生黑色斑点;
2 U# w& \  s  h5 ~; C* Y(4) 天气条件比较差的时候不能使用摄像机; 6 Z6 F; n  C; {+ {6 ?
(5) 避开强磁场;
" v8 r, l5 W3 Z* z+ g& `4 p/ d. o(6) 应将摄像机存放在常温干燥处,定期通电;
1 X% [- [8 A! u# _- c(7) 一旦摄像机发生故障,需找专人维修,不要自己乱拆乱卸乱调。
5 G4 u+ d5 |* n" U1 w- E  x6 V
, [5 R. w7 ^( {1 a7 a
3 F7 b/ Y1 u: |. S1 {8 g" ^

; Z; H, O2 l. W3 s      学会操作摄像机,只是具有了拍摄的初步能力。要想拍摄出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还应该掌握摄像构图等技艺。& |% i( Q* Y" r( E. I% ~
    一幅幅画面是构成电视节目镜头的最小单元。这里所说的镜头,是从它的拍摄技艺角度定义的,是指电视拍摄时的一段固定或活动图像的内容。摄像人员除了能正确操作摄像机,依照各种技术参数,综合发挥所有摄像功能之外,还应努力研究摄像画面的创作。+ R0 j$ K+ t- H8 F

; v  J9 h) P" E4 o, @& W% O- b. Y, H, z2 X9 f' z; j

% D: a$ k6 V4 t% P6 `" w4 J
2.3.1 摄像构图的意义
2.3.2 关于构图布局
2.3.3 关于机位角度
2.3.4 关于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2.3.5 关于拍摄表现手法
2.3.6 关于确定机位、角度、景别的前提
2.3.7 关于轴线
2.3.1 摄像构图的意义
      摄像人员在拍摄画面时,要根据剧本的要求,努力寻找到较为完美的画面形象结构和最佳的画面效果。摄像构图贯穿摄像人员拍摄所有镜头的全过程。
! D1 E: c  I9 J9 b/ w1、 什么是“摄像”% }- x7 K) g8 F" j( K  d
      “摄像”是将景物光像用一个个镜头记载下来,并且每一个镜头所摄得的是给观众看的内容;镜头内容所表达出的是摄像师的意念、思维以及对观众有目的的、有意向的、甚至是强制性的引导。
& _5 {* P# O) m) m& f7 u4 ]2、 摄像构图的意义
( m% w9 b: I/ Y7 L/ _8 S(1) 什么是“摄像构图”?
7 ^: @3 o: `# z# a      对摄像构图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U  Q8 P5 x. p' Y  N% p
    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7 n; Z& ^  @; }, J; z) e6 C4 I$ E: p    狭义:即指画面的布局与构成。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y3 z4 M7 s6 e; f# k) q3 G1 z1 S. }
    摄像构图的根本意义在于积极主动地调度观众的视线,引导观众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所以摄像构图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组织好各种画面的构成,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 f( T! a0 r* _8 x7 X$ Z/ }7 A4 w! T: k) {+ C5 N
(2)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要素+ ~( E$ b8 I& L- y7 u3 M1 Z
      A. 特点 3 k+ {: u3 A8 `1 ~( U6 I3 r
    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中的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作品结构中的一个元素,一部电视片的整体性体现在若干镜头的有机组合中,所以画面构图还必须考虑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有时间因素(节奏等)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技法要和谐统一。
" c7 S! ~0 v! O* R' O: l1 r1 D
* Y8 i, _8 g: b0 G& z* X7 ?9 e3 [9 c/ \+ B5 W) B
      B. 画面构图要素 : G2 G1 _2 n- l7 s% j$ n
a  线条
- q8 K3 t) i$ B. B7 ?
6 T5 [4 m! _% B: t$ i6 w# d* ~& Q' n    任何画面都离不开线条,它是最主要的构图因素。在生活实践中,线条组合形成了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空间位置、朝向、运动轨迹以及同一事物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不同的线条结构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线条结构可包括横线结构、垂直线结构、斜线结构、曲线结构。  Y9 O9 E" v$ _- O2 [* T/ ?
    (a)  横线结构给人们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例如地平线就是很明显的横线条。2 \# D" f+ f  _0 N2 U) x" Z! t( I7 r
    (b)  垂直结构经常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利,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 S7 {" q/ v/ I& n" a
    (c)  斜线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例如比萨斜塔,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b0 K$ `/ p* Y1 l) J
    (d)  曲线结构给人们柔和、优美的感觉。例如卷曲熟睡的孩童,让人感觉甜蜜温馨。% x; X0 D2 ^$ g% Q4 Q( w
3 z/ B* R7 q8 c

0 ?/ N& Y; Z' K, ^+ C& Y8 H  ]( o! T& Jb  形状 ) Z: N9 V* }8 `/ y6 O9 i0 n, P
    大自然中的物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形状是可以把握的物体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画面构图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单个物体形状的不同效果或几个物体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在现实拍摄中,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状的物体,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会使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构图形式,从而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 p5 V! V+ m1 ^- X$ S- W5 L* C. D! B
- V+ o& T- y3 i7 ]

* m+ s6 Y6 [& @! Uc  明暗层次 & d. G  s" K! ~% \$ D2 W
    没有光线就没有层次,没有合理的布光就拍摄不出理想的画面,构图的其它要素如形状、线条、质感等实际上是通过光线的明暗来表现的。" N$ D! U3 Z  G# d4 ^
    光线的明暗层次在画面构图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3 f3 \" Q; a  b6 A    (a)  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例如要表现黑夜,则画面中需要灰色和黑色占有较大的比例。
2 m7 a/ c$ b4 M+ P2 A( M  B    (b)  利用光线的明暗来突出被摄主体。例如使用亮背景来衬托暗主体来获得剪影的效果等。# G1 c- o$ }/ Z' x1 ?/ U5 I) x
    (c)  利用光线来营造不同的气氛。例如用较暗的光线来表现肃穆、阴森、恐怖的气氛等。
- j' C/ ~! H- I0 O- T. }% ^    (d)  物体立体感的体现需要光线的明暗作用,来造成物体表面亮度的差别。
$ ]. Q2 S/ T" l3 s" J9 @( ^; K    (e)  通过光线造成物体前后景与周围环境的反差来形成物体的空间感。9 j  K+ p5 y0 ]- H3 [
    对于如何将光有效合理的用在摄像中,将会在《电视照明》一章中详细说明。

: d+ ?8 {# |# |9 P/ |( U% }% c8 e" |" V) O* T
5 N% G2 F: [# }8 i! `. a* z
d  色彩
+ F6 L- C, J4 a' y8 F, {2 W6 I/ y    色彩是构成彩色画面的基本要素。色彩具有色别、色纯度和色亮度三个特征。
+ f# t2 [& @2 E5 ^2 N7 J    色别是指各种物像的颜色;色纯度即饱和度,表示颜色纯正的程度;色亮度也就是明度,是指同一色别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明暗程度,也指不同的色别互相比较存在的明暗区别。
* R5 C6 N- {, n- E- y& N    通过色轮图我们可以对颜色有个更清楚的认识。以圆心为对称点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红、绿、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之为原色。其它颜色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补色混合而成,称为复色。补色和原色纯度高,颜色鲜艳,刺激性强。复色颜色较柔和,刺激性小。
+ G3 m6 Y% ~$ H* U7 |    人眼对黄、绿色区域灵敏度高、色亮度大,而对红、紫色区域却相反。# x. z2 F1 d/ o) H
    在色轮上直接相对的两种颜色为相对色,相对色和补色一样,对比强烈,色反差大,若搭配在一起显得非常鲜明、艳丽;左右相邻或互相靠近的几种颜色为相邻色或相关色。它们之间对比弱,色反差小,若搭配在一起显得柔和、自然。  e! c9 u2 J4 Y
    在拍摄画面时,要根据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不同来选择色彩搭配。如用相对色来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用相关色来达到柔和、和谐的图像。
) X3 b6 k) G' }3 ?  c' @. C+ _

1 n4 ]4 c1 S+ R/ ?4 f7 A7 D& A4 x: S/ d9 i- o5 F
e  质感 ( Z7 K  n0 ^' t4 \& B  ]& H
    质感是人们对物体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摄像人员要对触觉与视觉之间的心理关系非常敏感,对各种材料的质感也要了解,并能充分利用视觉可辨范围内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反射光和阴影的配制等等来呈现这种视觉质感,有效地表达物体表面结构的特征。

: r2 _# |6 v0 h- b' }6 q1 H7 C9 S. x# ]

, R0 U# n$ ]+ ~( U. {9 Hf  立体感 # S1 N: u2 T/ I; w# N8 V
    大自然的物体都占有一定三维空间,我们平常是在现实生活空间中去感受物体,而电视画面却是用二维的条件去表现三维的空间,因此要对立体形象形成的几个因素给以充分地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拍摄中很好的把握立体的体现。" _3 P6 a% X# L1 U" R
    (a) 一个物体的立体形状是由若干个面组成的,画面中若展现出三个方面的面,就会使人感到立体物的存在。( Y/ G: q$ k$ R
    (b) 物体的主体形态最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光线条件实现的,若画面中展现出三个方向的阴暗面,立体感就会更明显。
6 I# F% @) g" r$ J    (c) 物体的背景、深度和投影都有助于显示立体物的存在。
% o; `8 A# k$ K- O% @1 S7 r' u$ s
返上 : _. M2 x4 C: f

1 g) m) H9 |1 \) Q
2.3.2 关于构图布局
      构图布局主要是指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空间、均衡等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为了揭示主题思想内容,把所有的构图要素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根据构图原理对各要素作适当的安排,使它们搭配得当、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 O5 Q# ~3 B8 S. Q8 H
1、 画面的组成要素。% W* I8 O4 L1 Y! r
(1) 主体
- u  ]2 I& A3 J! F; y6 o) R    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组成的中心。摄像师在构图时首先要确立主体,并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背景等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思想,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 表现主体的形式,大致有两种方法: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
; F, r$ J" S1 n$ \+ |" N: i    A   直接表现: U+ q. @5 ?! `8 h; F! O
     这种方法是使主体在画面中占较大的面积或处于突出位置,以利于鲜明、细致地表现主体的特征和质感,达到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1 h& e% f# z) a$ G3 v9 v+ u
    B   间接表现
1 X( N+ w! S7 ]. ]2 ~    这种方法中,主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常常不大,但却是画面结构中心,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这种表现方法比较含蓄,侧重于环境的陪衬和气氛的烘托来描写主体。不着重于阐述主体特征和质感,而着重于神韵和内涵的传达,使人们有更多的回味。 主体的突出,在电视画面中往往是从间接表现入手,然后转为直接表现。如主体人物从远处的群体中走出来,并且越走越近,在画面中也越来越大。
) G9 c3 U; Y. _

7 y7 t$ T3 e8 s; K- ^# g
, f6 P1 {* J& n4 L: ^; p(2) 陪体
& W3 {$ U  A- w8 V. `7 }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陪体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题思想表现的对象。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 N/ N2 U0 |" s0 {
    表现陪体的方式也分为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 ^/ b! Z4 |$ I    A   直接表现9 I* U, a$ g3 c6 ]# Y
    陪体直接出现在画面中,但不能影响主体的突出,更不能削弱主体,绝不能为了强调陪体的完整而影响主体的表现。
; g+ D$ Q3 G6 J# O! z; i) [    B   间接表现
3 n; C- h0 ]! m+ w/ t/ n    陪体不出现在画面中,而在画面之外,靠观众的联想形成在观众的想象之中。陪体的间接表现一般是利用主体视线、动作及线条的朝向来诱发观众的想象。 在实际拍摄时,要根据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构图形式。
9 R( {9 B$ F( e  w" ]5 \; K

: S  m) J% W! x% E8 x# H- ?# A! s" Q/ ]2 i! K
(3) 前景 + C! S9 i3 H" E, k5 X* O2 p
    前景是指电视画面中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的景物或人物,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前景有时可能是陪体,但更多情况下前景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前景可以帮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度,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增加画面的视觉空间深度还可以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在选择前景时,要注意与主体的密切配合;注意画面的均衡完整,不要由于前景而破坏和分割画面。多数情况下,前景用于场面大、景物层次较多的画面之中。凡破坏主题、破坏整个画面结构的前景要舍弃,以求画面的简洁。

) @+ \& ~" t" F9 M! P8 m% T5 q

# v3 [/ Y: ~$ w(4) 后景
2 {7 Q/ a6 v+ Q2 M" M    后景指与前景想对应,在主体之后、背景之前的人物或景物。电视画面中的后景可以是陪体,也可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形成与主体的特定联系,增加画面表现内容,帮助主体揭示主题,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和透视感,使画面呈现出多层立体的造型效果。
1 J' M- C; T: H/ E! T. a

* J/ t/ I* M9 M! w  H; a
8 N; k) D, L8 ^- u# Z3 ^1 R/ X" _(5) 背景
5 q8 O  Z+ Y# q0 ^4 a/ y. t: _    在画面构图中背景是可以看见的各层景物中的最后一层,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远的景物,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可以发挥出环境表现的功能,丰富画面内容,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画面的景物层次,拓展画面的纵深空间,并且能够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视觉画面构图、美化画面。 如何处理好背景?( M/ @9 w3 M: b9 J. Y
    A   首先要抓住背景的特征,也就是把反映主体所处的典型环境、地点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等富有特征的事物组织在背景里。这样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思想、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 ^5 U, e! |; p% f
    B   其次要运用背景与主体之间的对比手法。利用光线明暗、色调的不同、线条和形状结构的差异,使观众对主体与背景产生距离感,有力地衬托出主体的轮廓线条,并使主体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9 E" [9 m; m+ X4 ~+ d4 P3 o$ B0 e
    C   背景的色调和线条应力求简洁、单纯,要避开杂乱的与主体无关的人物和景物。如果背景上有破坏主体形象和破坏画面的物体和线条时,要改变拍摄角度或调整镜头的焦点,使背景变得模糊,或利用光线使无关的景物隐没在暗色调中。
% N8 H! H! M  n. n' }9 k   
+ `4 j; [: e9 z" o9 ~2 e

& D5 U/ f, z" h     一幅完整的画面包括以上五个基本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画面都具备上述的各个部分,有的画面只有主体和背景部分,有的画面却五个部分都具有,但无论如何组成,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 9 N# v4 \) E1 q3 a  [3 _# k. ]
2、 构图布局中的章法
# B! R5 t0 [. n6 ]3 N/ c. {% ?(1) 三角形布局
' s- O) x& o% h  k    三角形布局根据的是三点构成一个面的原理。三角形的布局可以让人感觉稳定。% O5 D( \& b3 b# e* f
( |0 P1 \- j) G8 A( ^8 A

, p0 P7 c7 @# o) |(2) 线条会聚构图
. C- Z6 K, I2 D" G' g( n+ H    线条会聚构图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有方向的线条会聚点上,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例如,一条斜向的宽广的柏油马路,在远处的会聚点上有一辆汽车,虽然汽车只占画面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路面的斜线会聚,使得观众的视点自然而然落到了汽车上。
6 b$ N+ L! B7 J+ w

/ @5 ?( v2 m! t# q) B1 f' }. q8 j& K9 m* J' M) A
(3) 井字分割$ T8 a& F/ W3 t" g3 C( K
6 H5 [% t5 E0 D: z2 F( v7 b
    "井"字的交点是视线集中的地方,因而常把主体安排在这些位置的附近。
7 i" X. t  c+ w6 r0 \
  x5 V: Z& O5 O  Y2 h  N/ b

9 a. z$ c: a/ J9 f' u+ L7 {3 `(4) 色块对比构图
% G  c: O+ e0 {% w    色块对比构图是按照心理学原则,将暗调中的亮块、亮调中的暗块、色块对比强烈的色块等作为画面的构图中心,以引起观众的无意注意。色块对比构图在张艺谋执导的一系列影片里都有所见,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灰色的背景与红色的灯笼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观众视觉上的冲击。
2 v# L% X* \( L8 X  G

2 B; A5 _5 N  F; @" |
7 F( f# d, H- m% J/ z(5) 黄金分割
1 @% T! [" ]% _& z    黄金分割构图是按美学原则,把一段直线分成大小两段,使小段与大段的比等于大段与全段的比,比值为1:1.618。在美学上认为用这种比例画出的长方形,最能给人以美感。电视屏幕的宽高比为4: 3,接近黄金分割。* _# p" G! s/ {# S( t
    将黄金分割构图方法应用于电视节目中,要注意在镜头切换时,视觉中心不应有较大的跳跃。第一个镜头的视觉中心如在右上,第二个镜头的视觉中心最好也在右上或移至右下,不要猛然跳到左下。否则会造成视觉混乱与疲劳。

- p& I' V# C+ Y
返上
/ Q6 C# A3 m# B3 S! k7 ?8 c$ B' k$ t) m, y, U1 t
) n" \$ C1 w6 h5 }" `5 t2 W
2.3.3 关于机位角度
      角度决定着观众将从哪一个观察点去看待内容。改变机位角度,就是把观众转移到了另一个观察点之上。 影响机位角度变化的因素有:机位角度被人为改变、被摄体旋转了角度;机位高度被人为改变、被摄体下降或提升……
& q8 ~" a7 C6 T7 M  `: C  H# z% O1、 对于被摄体的角度----拍摄方向(Shooting Direction)
7 J9 B/ t% D; S. N+ a8 `- A(1) 正面拍摄
! y) l5 W8 J% n1 ^- T7 r! I    正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线在同一直线上,主体处于画面中心,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正面形象。见图2-11。 正面拍摄的作用: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以及横向线条;在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正面拍摄的镜头所包含的特定画面语言可以有: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也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正面拍摄的不足:空间感透视差,场景缺少立体感;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信息表现不完整。 1 ?# g7 {  x; |' ]4 v" W8 C

7 S4 o0 b$ ?; M4 Y
            
   $ I. X0 C' Q/ J$ B- P
% x2 _% J; v- z6 g1 N1 w/ N
图 2-11 正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
. P  W0 C1 g8 S5 {# M

$ Q# r- R! v7 z6 ^( v% C) v' ]! O- z
(2) 正侧面拍摄    
9 G+ |9 T( c4 U) ^; x* ^    正侧面方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朝向轴线垂直、在与被摄主体成90°的位置上进行拍摄。如图2-12。 正侧面拍摄的作用: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 正侧面拍摄的镜头所包含的特定画面语言可以有: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表现出被摄主体交流双方的神情,并兼顾对象的活动以及平等关系。 3 `; R+ e% C- j% T2 I0 |7 Q; _1 B
    正侧面拍摄的不足:只能表现出被摄主体的正侧面,空间透视感较弱;被摄主体与观众间缺乏交流。
) j. D3 }7 C( K7 p8 R/ j/ I
: \2 ^# \; G$ p* b) i: T; w
            
   
; E/ d8 S( b/ B* \: v# G) v" Y2 L% ]  l8 v
图 2-12 正侧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

+ m# O' I2 l* ?0 b2 l9 E# ~; x/ ?
0 }+ }. X4 u0 C  W) m- J

, Z6 `, K2 O* d. H7 j! p0 \# r( R
1 c, i3 l) @1 D  N* E( ?6 H" Y(3) 侧面拍摄
  O; e, r- }: N+ V5 Y1 y' ?    侧面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进行的拍摄方式。侧面拍摄方向是摄像方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如图2-13。 侧面拍摄的作用:能表现主体的特征轮廓;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侧方向还有利于安排主、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题的作用。) N/ S4 R2 T+ c' y: P  T% m

3 \8 O1 {. K: J& l2 ]8 A
            
   
5 `$ P* ]/ I+ d4 n3 a% b$ W
$ z8 V1 d+ o2 z. G; d. O图 2-13 侧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

+ \4 p. F: h. V) }3 r; i
: m( A/ L6 L) d0 i

- m% U5 v* q) H* y: j(4) 背面拍摄
0 z/ t! [  k7 B+ d    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可与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一致,给观众以与被摄主体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有时也可用来改变主、陪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14。 背面拍摄的作用:使主体视线前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由于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故画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的拍摄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难以表现的心理状态。
9 G" e9 K) H  }% G
5 X: R# B+ c* Q; _
            
   7 Y0 x! P* W8 R; g' a5 Y( k
- t! p# O9 {7 S4 s( _
图 2-14 背面拍摄及其效果示意

; u5 c+ y$ Z/ D2 Q- E3 c
# d7 N5 J; @, S7 [' i
" F# X* j9 @  o9 J2、 相对于被摄体的高度----拍摄高度( Shooting Height)
/ g5 `) }) U4 T    拍摄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基于成人水平视线的不同高低位置。通常的拍摄高度有:平摄、仰摄和俯摄三种。
" |. y7 E$ R4 K  l- T, p; C- d4 }(1) 平摄
7 B- N6 U2 t, U6 N    平摄是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规范,它符合人的通常观察习惯。如图2-15。
! X+ `3 p4 ^9 C/ W    平摄的作用: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画面结构稳定,画面感觉客观、公正,容易为大部分观众所认同;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平摄的不足:在表现同一水平面上的景物时,空间效果易被压缩,不利于表现空间的透视感和层次感。

9 v% `9 [% T; i+ M/ G" T5 R+ D+ I3 A+ o, p5 ?
                        
   
6 D( [' T6 p1 d
' P: W. n+ b* B( i
8 R3 h4 b% C: c; F6 B2 H; Y8 d& b0 c) w7 l/ p, I1 u: S: a
图 2-15 平摄及其效果示意
1 X. R9 h# Q9 b) W  X

  o, s5 ~. Z0 f, K6 \; K  h5 n/ o( z" V8 @  o2 Y$ X3 J
1 F  X! O$ B$ y( i7 ]4 w# U
(2) 仰摄
0 S0 e+ W5 p( F3 y7 k( u% c7 V- x    仰摄是从低处向高处拍摄的一种拍摄技法,由于镜头低于对象视线,会产生一种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如图2-16。
8 o0 S: `! Y4 H4 z& k
( a4 M( C' e4 k/ b5 k
                              
   
                              
   
* k, Y, r% y+ s, w$ K2 ~& p
9 s/ i* v8 x1 t5 W) V' Z3 k # p, k7 G. b- c" f
图 2-16 仰摄及其效果示意
9 J6 u) Y- o# y+ r
      仰摄拍摄的作用:画面中的地平线根据构图处理的不同,可以被处理至画幅下方或画幅之外,以便产生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可以强调出被摄物体的高度和气势以及动作的视觉冲击力;仰摄突出、夸大了画面前景,压缩了背景;仰摄技法可以增强人物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制造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在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8 D* {7 e  c! y+ C* a! z7 x% b% @+ ^    仰摄的不足: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画面,仰摄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容易误导观众。由于在广角状态下近距仰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故建议不要用广角镜在近距离的情况下运用仰摄技巧。

5 ^( ?/ e( e/ l* x/ ?! ]" m& V3 i# J: ^! V# q! i! X
/ u/ {; V2 P' F5 U% L# V
(3) 俯摄
) H& F% q( f. G  ?! ?! d- X    俯摄是指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线、由高向低拍摄的一种拍摄技法。俯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如图2-17所示。
3 f5 Y9 i. b+ ]" y5 e
; x7 w) }% f% T$ p/ w
                                
   
. D4 m! a* H8 q$ r: L. T4 b6 E. P% l+ B' I2 m& u2 T
2 T! e& g, `  ~8 a6 n
7 I9 W. T" V! A3 P" O
图 2-17 俯摄及其效果示意

& }" J6 r, }; i5 @
& m0 @3 e+ N) K' f! F      俯摄的作用:有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常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气势;俯摄镜头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俯摄画面也可以带有贬低、蔑视、阴郁、悲伤的意蕴。
% c7 V3 R. e. r) m0 G6 J; k/ Y    俯摄的不足:必须借助道具,否则难以找到适合的最佳视角。这类画面不利于表现出被摄主体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有时当被摄主体与地面景物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

- {% B% g; b/ b7 W& ^4 t# C2 l5 C; e7 w4 n
/ }) h0 B$ S1 i$ s
; q8 N, y  x# @(4) 顶摄
7 w: e. G3 _( ?) D: W    顶摄是指摄像机拍摄方向几乎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拍摄的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具有极度的心理优越感,同时可以强调出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面上的线条,使画面富有图案形式美感。如图2-18。
6 B0 u- _/ u/ A! T5 }

+ W8 |5 Q. G4 o4 {3 K# s2 [1 k+ J
   0 }- }, N/ R6 k" z4 r

! |0 P9 a8 b) ?. ^图 2-18 顶摄及其效果示意

( _/ @( f3 q& i' U0 }1 K! v: y
$ [* ^, @- V! z4 Y. Y
1 N- Y' f" b) C" t6 D4 X3、 相对于被摄体的拍摄距离( Shooting Distance)
2 O; ?* ~0 t$ @, \) y; L, D3 a! K    拍摄距离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这一距离的远近一般是不受限制的。这一拍摄距离反映到荧屏上就是不同的“景别”。
8 n; i9 g" g7 u5 ^& p# E; Y    在电影电视中,景别是指被摄体在画框中所呈现出的视野范围,决定观众将看到多少主题内容(面积大小)。“景别”有相当的伸缩性,例如用一景别拍摄一幢房子和一个人,摄像机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景别的类别可以有很多,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景别(以成人为标准的景别)。
" U$ n6 [2 s  T+ o) C
(1) 远景 4 a# u( {- L" x3 t$ G8 ?4 X1 b; Q& b7 J
    远景是在所有景别中视距相对最远、表现空间范围相对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等。大远景适合于表现辽阔、深远的景物或宏大的自然景观。其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远景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以表现环境目标、环境气势、线条特征为主。远景如图2-19所示。
$ G0 [$ K4 Y4 [' N( `( q
   
5 B) D/ I0 F0 h1 w) B0 Q/ G. [" k$ {- y5 w- F  o" t" o
图 2-19 远景及其效果示意

( Y) z2 V' z! Z2 d, F
& K) j3 e7 v- [" y. y+ H+ X: e
6 C3 u1 s! ?6 T6 I(2) 全景
. E' H: l2 c3 f3 B; t5 s( |    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被摄主体的全身被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全景如图2-20所示。- h# W8 A  q4 p! n

; }5 v# C$ i5 g* f
   
" P# |- E# d9 q" Q8 g+ D7 L) u3 p" D3 G! y- D  N7 P" t
图 2-20 全景及其效果示意  
9 N) f& L$ g% m; k: D. z0 S9 Y$ v  w
' M2 Y2 @6 h! r0 w+ W

& m1 L# y& {9 n, t& q+ a) m) t& y(3) 中景
) ]! W' X. ~* v# }    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可使观众看到人物的手势动作和情绪交流,也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环境和背景的作用降到次要地位。如图2-21中景所示。2 g: A" p& z+ Z7 p& J5 u
   : K6 T. z' Z: P3 C  `
' D1 m5 ^* h; Y3 A
图 2-21 中景及其效果示意
8 R& n8 [' U" c6 x0 X, w
/ z; j8 F1 g8 i0 m" Q

; e: x5 [  q$ n; P3 `9 \' D( O9 v: P
(4) 近景 # o3 F" U4 r1 A  H: }6 f& {1 i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某物体的局部画面。该被摄主体的局部形象成为引导观众视觉的主要内容,它占据着画面的主导地位。如图2-22所示。
4 Q6 k; R) I2 _
   3 y4 U7 ^' A. C0 m4 g3 J. a

7 I- L! s0 T+ ?5 _' q图 2-22 近景及其效果示意
! v5 I+ B. A! L3 ~) _' a* U

  m5 ~9 ~" i$ v+ ^. u) Q' g# n0 c$ [8 }; X7 c) m5 c2 x% s4 c+ x: z
* f- M, w. @' I4 C% C7 d! G
(5) 特写   _6 T7 P* `7 g! \# D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起到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如图2-23所示。. O" S4 r8 J3 k% k5 z
" A- b0 G9 K4 b+ z  d& {4 n
                        
   7 F+ R$ ^( y- Q% h% m7 J4 P! T
; s# X6 Y6 [7 b! G) S7 O
图 2-23 特写及其效果示意
2 M( p4 @1 \9 D8 W- J! l& P
0 q; R& k+ ]: }8 v: P: e/ o: C5 V

6 V$ ]( J- [! j  T/ V2 v      景别也可以分为航拍、大远景、远景、小远景、大全景、全景、小全景、中景、中近景、特写、大特写等等。 一个镜头可以只包含一个景别,也可以包含多个景别。 8 A: I* F& t( I0 C7 L& z: q, t
4、 联系剧情的拍摄角度(导演角度) (详见第七章)& \: M0 ~& m" G' G: e
(1) 客观的拍摄角度
& G9 H- N# E. g& B; I! D5 x    客观的拍摄角度是一种从旁观者的观点进行拍摄的角度,又称之为“观众的观点”。 , n7 {" i2 v0 p1 S8 ~5 ?
: C  ?8 i' ~& \$ r
7 P5 f7 P: ]% j7 h7 D) Q
(2) 主观的拍摄角度 9 W  j! }' S( y# c! H
    主观的拍摄角度是一种建立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眼对眼”关系进行拍摄的角度(把观众带进了场景)。
2 ~* J0 N& X! v
5 ?" f2 I1 q* i9 U/ ~4 T' N5 w
! ~3 }3 i" H9 V$ c3 r+ Z' {) n, K5 _
(3) 观点的拍摄角度
7 q8 a- q0 E; \; [    这是一种从某一个特殊演员的观点记录场景的拍摄角度(镜头内旁观者审视的角度— 摄像机成了看不见的观众的眼睛)。
5 h. }/ Z5 }- @6 n1 o7 {

6 a) N: O- c) G# H8 ~' Y, K9 o& Y! d& y) x1 t& T; a: O+ @
返上 * t) ?& K$ q  M5 F# \( {/ e" ]% @
- s+ @3 V, J( N3 g' G" {
2.3.4 关于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任何电视节目都是由一个个电视画面或镜头组成,镜头的内容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镜头内容和动态的镜头内容共同完成对电视节目内容的陈述。镜头内容的构成主要有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两种。
2 w% \; |3 D: h4 e. I1 b, e    画面内容的运动性是电视镜头的重要特性,动态构图是对镜头的具有艺术感的动态调度,以使观众对主体具有动态感。
0 ^9 [; u, N5 O7 w7 M) F, `  R    画面构图 画面构图即画面布局。构图需把握的范围: 1 k% ]6 {; X8 |
(1)用好取景框:要在拍摄中考虑到10~20%范围内的损失。凡是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无关景物,都必须排除在扫描区之外。家用机为“实拍实记”。+ ^, ~  Y6 Y* q! B, K  O) T* |7 s
(2)安排好画面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体、陪体 、前景、背景等的相互关系。6 f) |3 N6 S0 I5 b
(3)利用好画面的空白: 注意对比关系、均衡与空白关系;画面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使画面生动活泼;主体周围的空白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并使画面显得更为简洁;人物的头顶上方、视线方向及人物的动作方向上要留有一定的空白。4 P) I3 a" w9 A  x0 z+ }
(4)确定好画面的趣味中心: 利用好心理趋合(Psychological Closure)。这里的心理趋合的含义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我们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要注意心理趋合效应在观众方形成的反应。
# G1 ?! Y1 }5 u* t
2 j/ {9 y! r( m  r: G# \4 A
    1. 静态构图
  h8 M0 m4 B* k/ m) y  S* i    静态构图是用固定镜头拍摄相对静止的对象;在一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形式(如黄金分割、三角形分割等构图方式)。画面的构图中心是观看者的视觉中心或兴奋中心。
" i: }9 N$ R6 `) F+ W  B    由于静态构图的画面框架是静止的,拍摄对象也是相对静止的,较少有人为加工的痕迹,它所表现的是封闭的电视空间和相对静止的时间概念。( d3 S1 f. q6 l8 Z! y0 a4 D
    静态构图的作用:静态构图让观众有充足的时间观看画面内容,画面中被摄物体的静止形态适合观众清楚辨认;静态构图体现出静止的观看方式,体现出一定的现场感和客观性;静态构图通过展示被摄主体静止时的神态、状况,使观众容易进入被摄主体的内心深处;静态构图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独特意境,比一般镜头更具有象征性和写意性;利用静态构图可以产生一种视觉铺垫和参照,能够在运动镜头的前后画面中给人以宁静、稳定的感觉,实现情绪的对比。

3 }+ ~8 c9 O" Z2 R8 J- |1 j; {8 o# ]% L* z6 l
    2. 动态构图
6 y2 F$ u( Y5 E) M4 F; y5 o    动态构图是用静止或运动镜头拍摄相对运动或静止的拍摄对象,也就是造型元素和造型结构发生连续性变化的一种构图形式,它是电视、电影摄像所特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构图形式之一。动态构图常被用于长镜头或综合运动镜头之中。' D- D- ?: D' C6 x- {* f1 m0 b( b& U
    动态构图的作用:动态构图能起到交代环境、突出主题、刻画细节、阐明对象间关系等作用,故能更吸引观众注意力。动态构图由于画面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观众对画面内部构图元素的注意程度,调整观众视线,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动态构图能形成鲜明和多变的画面节奏,产生复杂的心理暗示;动态构图能使物体之间、镜头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使镜头内容更具有联系性和连贯性。
1 V6 @# ^8 l  {- Z5 U: w    动态构图表现手法:推、拉、摇、移、跟、升降、甩……摄像师要根据运动变化的特点去组织镜头内容。

6 G' h& V% ]3 o0 f/ A
' r9 K- G: u0 `% K$ h
1 E" r4 n( _$ D" D. K
返上
( Q0 k+ y7 I% j2 h2 X5 ?) v2 \2 s% b7 f  ^8 u0 A$ S& M5 g* M
2.3.5 关于拍摄表现手法
      由于摄像机具有变焦距镜头,可以拍摄连续变化的景物,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摄像机的机位、方位、角度,获得对被摄主体的多视点、多视角、多景别以及连续变化的画面,为节目制作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素材镜头。, w" \( S- J! ?
    以下介绍主要的拍摄表现手法。
7 t5 G3 b: W) ]" t9 n1.拍摄角度(参看上文)。
, `3 l: d: ]& R# r" O$ _2.拍摄高度(参看上文)。
. _% [9 P2 w$ C; ^; V1 C) U3.运动拍摄5 E, L, N6 M" o' u! {1 H7 Y# l) O/ L3 u
(1) (2) (3) (4) (5)跟拍 (6)升降拍摄 (7) 9 f3 q2 u4 q; b' S0 G9 Z, b% v) E8 ?
    推是指根据拍摄需要,利用镜头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不间断地缩短与被摄主体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
" z0 l6 G1 x! @+ v. ^$ C    推镜头的画面效果是把放大的画面逐渐地靠近观众,可逐渐突出细节。

- l4 L" q. r- w$ _& y# G, f
; U/ ]9 p' D% U  F3 d    拉是指根据拍摄需要,利用镜头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近而远、不间断拉开与被摄主体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与推镜头的效果相反。/ @& J4 }. ]2 z: `& f" M2 r
    在使用推拉方式改变焦距时,应根据镜头的变焦倍数,来准确地确定被摄景物的视野。2 [+ T3 G. t- l) M/ M  T& Y
    在使用推拉拍摄时要注意光圈指数(F值)的选用:% _4 F$ }; A9 s& N8 G# e) c
    如果拍摄某景物的一小部分作为特写镜头时,由于进入镜头的光通较少,所以需减小F值。
6 k' ]$ }3 J$ g6 N) v1 D0 S    推拉变焦距时,若使用自动光圈拍摄,则推拉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产生因跟不上推拉的速度而使光圈失控的现象。
& X& V5 ]- n( F    推拉变焦时,应照顾特写与全景两种画面使用的光圈值,避免由特写拉到全景时,局部区域受到过度的“照明”。

' W3 q2 ?0 k% W* w& \+ F" I8 i7 T" e: O* ~
    摇有三种拍摄方式:水平摇、垂直摇和旋转摇。它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变,借助三脚架、云台或其他辅助器材,变动摄像机镜头轴线,从而产生拍摄角度和画面空间连续变化的一种拍摄方式。
  P' d* M- ^; u    摇镜头的特点是保持机位及视角大小不变,常用于对大场面移动取景,并且能给观众一种动态的感觉。通过摇镜头可把空间分布的景物按摄像机指定的顺序进入观众的视觉,再通过观看者的综合联接,弥补摄像局部取景的不足。
. Q$ G. ?3 [1 t# Q( m+ r; h    摇镜头时应按照一定的规律移动,而且要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主题。

' ~- ~  X  c& j) ~' ~
( G1 O6 t: U( o  m. [4 ~

- k7 Z$ B8 _5 E/ [, q# A    移是指摄像机沿着一定路径进行拍摄的一种操作方式。它可表现被摄主体在现实空间内的各种状态。根据不同的移动路径,可拍摄出画面结构和视觉效果多变的镜头内容。
$ K4 o( q4 [* q: j  v% w( r    由于移拍具有独特的画面效果,故可作为一种特定的拍摄技法。
" i: r6 {. a0 N2 L$ H

: M- _! k  k6 ?& X3 T& e    跟拍是指摄像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持续表现被摄主体某种状态的一种拍摄方式。在跟拍的过程中,景别保持不变,景深也基本不变。
1 ?2 Q& L4 ~6 c    在跟拍中,可以采用中景、全景等景别。特写难以作为跟拍的景别,而大全景则会失去“跟踪”的意义。

, F) _$ @" W1 i; i0 ^' q& s
) O2 f8 J) p/ k# J2 V    升降拍摄是指利用升降装置使摄像机产生垂直运动并对主体作固定拍摄的一种拍摄方式。升降镜头的运用,主要是使画面产生观看角度的变化,从而形成“视点”的变化。) X0 |2 j: w6 {; g2 l3 E
    一般观众不可能具有垂直方向上升降方式观看的条件,所以这种拍摄法产生的画面效果是不寻常的,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n( L. B7 T% @$ q7 z3 v* [8 p  n

3 D$ _- m' i0 l    甩是指摇镜头的一种。在静止画面结束后,镜头急速转向另一个静止画面;起止两个画面是不同的场景;在这一“急速转向”过程中画面是非常模糊的,并且时间是十分短促的,我们把这一拍摄方式称为甩镜头。用甩镜头摄得的内容可以给观众以时空转换的效果。
8 j9 h# j* a6 L) N4 B    甩拍时,速度要掌握好,不要使中间过渡画面有清晰呈现的可能。

# S3 E; `* i" [( z8 o; D; [- V7 D+ ^3 e5 T0 ]
4.技法练习 3 `! r( @. p& @& a7 t, j
/ t$ [# p8 F) c# W7 n0 A" r, }% j
                                                                                                                                                         

4 g: i! M# m' P
返上
5 H- [# A5 c8 E1 [$ r2 s, ?$ g: @! n- X) w$ a
2.3.6 关于确定机位、角度、景别的前提
      在拍摄一个镜头之前先要对机位、角度、景别有所构想,考虑好素材的取舍及被摄素材在画面中的位置、所占面积以及相互关系,避免在正式拍摄过程中产生忙乱现象。应该做到:2 _% x! Y( S7 e5 o4 ~$ ]
    根据内容精心设计画面的构图;
) ?4 z8 G$ I7 _& w. S$ P    在拍摄中根据主题内容和情节的要求,对已有的客观环境进行调整、安排,以保持每个画面构图的整体美;
% ]9 Q4 E' l( Y1 |    选择合适的摄像机机位和运动状态,使被摄物在画面中尺寸的大小,构图元素的位置等发生变化,以满足主题的要求。2 L$ b* @2 O* }
    除此之外,还应该认真考虑:+ X( R, n1 _+ X% q; Y7 [' ^
    最好不要只用一个镜头来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主要动作,或一个事件,一个主题。4 y2 o6 H6 d: }& S5 e% h6 B1 o
    应该认真想一想,这个镜头将给观众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 G7 o. \0 P8 Q; s4 b" e! k2 P    在动作运行中,应该在何处结束这个镜头,下一个镜头有应该从何处开始?均应以编辑顺畅与否为原则。
- f$ {# E4 F$ T+ T4 n2 p4 H    重要演员的动作、细节应该用特写来加强。
- }7 ]  ~" x6 n* S/ f4 q4 [, ~    应该尽可能拍摄一些可用于编辑时弥补缺损的后备镜头:如描写环境的空镜头、静物、物件细节等。
3 k2 Y: j% U7 v% e: q  H6 d    对镜头作分切再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将来编辑时的逻辑性、顺畅性。9 o/ U5 p9 `4 g1 d4 b
返上   Y7 ]( X$ \5 r! `+ s! R+ M* o

  z* ?+ ^# H' B! u. D% C: u
* G+ R4 A5 D% O0 D
2.3.7 关于轴线
      在电影电视中,表现主体的连续动作时,需要注意画面方向的一致性。要求一致性并不意味着构图上的重复,角度上的不变。恰恰相反,所拍摄的画面角度要变化,构图要多样。但是这种角度的改变不是盲目的,其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轴线规则。
2 x- }( L5 e9 L( c1、 轴线是什么 * X5 U% R' c1 k' E5 v( @' i
    轴线是指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或者两个(含两个以上)被摄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线。前者称“运动轴线”,后者称“方向轴线”、或“对话轴线”、或“互视轴线”。3 D9 K/ ~- x# z( C2 e% E$ ]: _/ {
    轴线是摄像师用以建立画面空间、形成画面空间方向和被摄体位置关系的基本条件,以保证在镜头连接时,画面中人物(物件)位置或方向上的连续性。
) _2 _  r; H7 I" O1 d5 A

, f: W4 K  H& ~* |0 t. w8 N" H/ M1 J+ V8 O
2、 轴线由来
$ o5 }/ ~' k4 R) K5 J  o    在屏幕中物体运动、移动、转动都是具有方向的。例如不变的方向、相反变化的方向、中性过渡方向、人物视线方向等。这些轴线通常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4 h* G6 O2 A5 \; c! \(1) 运动轴线
+ {' b% f& u# n4 s" T7 D) k  N, @    运动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所形成的关系线,又可称为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包括单一方向上的运动线、曲线上的移动线以及拐角时的移动线。
/ ~6 ~1 D8 y! {! W* m
2 v  A: }7 y8 M+ }

7 Q' }2 a1 T5 u: o. d4 z; I
  C: i- I/ ~8 O' s图 2-24 运动轴线示意
$ g! a3 x. w* \8 l  {摘自《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U- N7 N6 Z: S1 m8 l4 U8 q
' q. T. a5 y8 V7 Q" }
(2) 互视轴—关系轴) t  r; l# W5 ?3 h/ G
    互视轴是指人与人交流时形成的互视关系线;而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位置关系则形成关系轴。
+ H9 r2 g  }9 D& d  n( k ①在单人的场合下,一般是以这个人的视线或运动的方向作为轴线的。0 G+ {, l0 f8 R4 x, n5 e! `# R& N
②在多人的场合下,则通常是以最靠近摄像机镜头的人物关系,如互视关系、对话关系、运动方向等为参考轴线的。

' e: l9 x. i6 D: B: l* }% [& c
8 ~  x' W. t0 u6 b; ^, }, w3 _
   * o) M9 c$ J5 R( \

1 \, p7 S% b  u, l0 l图 2-25 互视轴示意4 J9 ?& i7 s0 |& Z
摘自《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5 ?! O% \* U- B5 R; E
(提示:请确认上面两幅画面中的轴线。)$ ~* ~( f% @8 s/ N3 k1 ?3 U
6 |3 }) b1 U% y/ r  ?( Q# ^
3、 轴线原则 7 U: x* {* @' C8 C
    在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或被摄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进行摄像机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和同样的运动方向,应该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安排运动,这就是轴线原则。

: e( c2 z4 D" {- R( y/ O* V" A9 e% b/ a& A8 n2 u, P
4、 越轴 ( l$ }4 f4 M( k# \$ a! D
    “轴线”的存在使摄像的方向问题变得十分重要。但是关系线是可以改变的,其改变必须有合理的过渡因素,要善于利用主体视线方向或运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越轴问题。 越轴是指摄像机拍摄过程中越过了关系轴线或运动轴线,到轴线的另一侧进行拍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的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因为往往会引起观众视觉逻辑上的混乱。+ s1 y% ?# ~: k4 [7 S
    避免越轴现象的方法有:& d; y/ `3 c' u, C4 g: l% G3 X* x
(1) 向观众交代出轴线变化的过程8 O4 T$ @$ S' `
    在处理越轴时,摄像师可以利用被摄主体在画面内的运动变轴线关系或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轴线形成新的位置关系。
; O4 v. S6 ^& c+ D% K(2) 通过间隔镜头,缓和越轴画面造成的视觉跳跃感
; o# f+ C$ M/ h; [0 p% U0 ~- W    间隔镜头是指中性镜头、空镜头或被摄主体局部特写等。利用间隔镜头的“无明确方向性”的特点,联接两个“跳轴”的镜头,即可产生在视觉上缓和过渡地效果。. i4 i" @$ F$ l: F
(3) 强烈运动的画面,使观众对方向的注意力减弱
- c. C; `6 [- R0 ^& l6 ~    当观众的注意力被激烈运动的内容吸引时,就容易疏忽被摄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
* s% h7 Y5 ]: |. s& K. V
/ Q% I- n1 h; h+ C6 m) D  a$ U& ^0 m

8 ^- Z% ~  z% D, f! a7 b5 ^/ X, G9 M, C0 u
图2-26 越轴实例分析
/ l7 R) o6 x4 b+ l5 E+ S; F摘自《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S7 C5 t( W8 o$ y
(提示:请分析上述镜头中的轴线问题。)
$ u4 R% C; R( O3 ]
5 ]( F: z% J  k- r$ C

; T% J# _4 W0 ]; S# X
后期资源网,打造没有广告、免除隐藏回复的全开放式影视技术交流平台。 你的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宗旨!!!
发表于 2012-6-5 23: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对我帮助很大,学习中
后期资源网,打造没有广告、免除隐藏回复的全开放式影视技术交流平台。 你的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宗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后期资源网

GMT+8, 2024-6-1 09:18 , Processed in 0.1374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